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公司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4-26 19:55 回复:0 关注量:68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把握双碳政策,持续升级人车路反光材料产品,全面优化道路交通领域应用的全棱镜技术开发,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将反光材料融入更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同时,深度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推动铝塑膜项目的扩产基础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以反光材料为主营业务,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公司产品竞争力,提升公司在国内中高端棱镜型反光材料市场份额的同时,持续推动消费电子新材料板块的市场开发、客户验证及终端应用。并随着国内各大移动终端厂家对电子散热需求的提升,公司报告期内积极推进石墨烯膜项目研发及建设。同时加快道明安防小微园产业园的工程建设和积极推动相关产权分割政策。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83,794,313.74 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943,444.50元,同比下滑67.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214,681.38元,同比下滑74.06%。主要系全资子公司华威新材料受芯片及面板行情影响终端需求,及复合膜产能未及时释放,综合导致业绩未达预期,计提大额商誉减值1.28亿元,整体导致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各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工作进展如下:


(一)、公共安全防护材料板块-人车路三大应用场景


(1)车辆安全防护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汽车销售量为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结束自2018年以来连续3年下降局面。尤其中央及各地方出台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极大提高我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从而间接促进公司新能源车牌及车牌膜的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仍以提高车牌膜品质及提升招牌生产工艺为主,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及购买设备,已逐渐实现规模化烫印工艺,能实现大批量生产车牌。对于传统的玻璃微珠型反光膜,报告期内进一步提升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要求,公司研发出更清洁环保的逆反射薄膜混珠制造技术,提升产品逆反射系数的稳定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有机溶剂排放、减少能耗,还进一步降低反光层生产的管控难度,目前已初步实现新一代含珠反光膜量产,并大量应用于河南,山东等省份电动自行车号牌并获得客户认可。国内车辆安防事业部2021年在原来省份基础上,新增原由海外企业垄断的浙江、湖南等相关省份,但下半年未中标广东省车牌半成品项目受一定影响;同时公司持续拓宽海外市场车牌膜市场,报告期内与越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巴基斯坦等新市场达成合作,并持续在巴西、印度、伊朗、加纳等30多个国家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公司还打破国外厂家在黑色反光膜领域的技术垄断,就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项目进行研发改进,进一步拓宽市场应用并为2022年突破印尼等东南亚机动车号牌市场打下基础。2021年,车辆安全防护材料及制品整体销量实现3.06亿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68%。


(2)道路安全防护方面主要以微棱镜型反光膜为主,微棱镜膜2021年度下游钢材、铝板涨价导致工程延后开工,一定程度减少公司道路用棱镜膜未能呈现原有增速。在道路交通增速放缓下,开拓门楼牌市场加大棱镜膜应用。报告期内微棱镜膜整体销量实现2.37亿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8.12%。


反光材料基于光线的全反射原理制成,而不同的反光材料在反射亮度以及广角性上均有所不同。常规三角锥体型微棱镜阵列结构的反光膜已经实现小角度高逆反射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角度时的反射性能仍有所欠缺,只能达到其反射原理所限最高逆反射效率的66.7%,因此能给大角度的光线并不多。为进一步提升大角度的逆反射效率,中心研发团队在反射单元的结构设计,微结构单元的复制工艺,超精密母模切削技术、超精密拷贝与拼接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做了进一步优化提升,在工艺及精度控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于2021年6月成功研发出全棱镜型反光膜,根据其反射原理可以实现100%的逆反射效率,并实现正面亮度和广角性能兼而有之。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既使在较大的入射角或观察角位置,仍然可以清晰地发现、观察和视认标志,在小半径曲线、小半径匝道路段或其它危险路段,交通较为复杂、视距不良、观察角过大的交叉路口以及大型车辆较多的路段等情况下均可以满足驾驶员的视认需求。成果对标美国3M公司DG3产品,美国艾利丹尼森公司T11500产品,打破国外垄断,随着全棱镜产品的推广,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存量市场将更进一步加快进口替代的步伐。


同时,数码打印技术是通过高精密设备将标识的图案直接打印成型在反光膜上,这种技术具有清晰度高、经久耐用、清洁环保、节约人工等优点。目前数码打印技术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旅游景区、路牌门牌等需要指示、引导的场所,利用数码打印技术制作二维码门牌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微棱镜二维码门口牌打印在各省份逐步推广应用,未来将持续在各省份推进二维码门楼牌的标准制定、样式设计等工作,顺势推动公司棱镜膜的应用,为微棱镜打开全新的应用场景。


(3)个人安全防护方面,职业安全防护服装包括交警、环卫、消防、救援等对反光警示服装有强制性要求,近几年特殊职业服装尤其像消防应急救援逐步放开国内认证,以及民用消费时尚类的应用场景增多,反光元素逐步应用在服饰、箱包、鞋帽等场景,除满足时尚需求,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夜间运动的安全,随着反光布的新应用场景拓宽,个人安全防护市场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海事膜率先打破垄断基础上,阻燃类产品成功在上海消防研究所取得认证,并与国内头部消防战斗服产家达成合作协议,打破原有国际品牌在该领域的国内市场垄断;海外市场个人防护取得较大进展,高端分段式热帖、阻燃双色热帖等产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并与重要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后续高端反光材料,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同时,随着反光材料在运动,时装等品类的应用扩大,公司于去年在龙游基地新增生产线,并积极布局在华南建立深加工中心,更好的服务运动鞋服及时装客户。随着近年服装加工产业外移,公司反光布,热帖等产品持续扩大在东南亚、斯里兰卡等地的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个人安全防护材料受产能制约实现2.5亿,同比增长4.33%。随着龙游基地及华南运营中心产能释放,未来个人防护市场将实现快速增长。


(二)消费电子及新能源材料板块


(1)铝塑膜下游市场主要包括消费电子(3C)领域和动力储能电池领域。软包电池除在传统手机、平板电脑应用领域渗透率提升外,TWS耳机、无人机和电子烟等新兴应用也将推动3C软包电池的需求,消费软包锂离子电池市场维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未来规划中指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达到25%,动力电池整体需求将持续爆发。随着2021年欧洲软包车企攀升、国内比亚迪入局软包,动力软包电池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也是未来铝塑膜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主要围绕铝塑膜二期3500万平扩产工作,通过设备优化设计增加提升了线速,提升了不同规格产品排产的灵活度,生产效率也将显著提升。且公司对产线的功能区进行完善,净化分区更加合理。为了提升品质稳定性,对生产线的诸多细节进行了改进,并新增各类智能在线监控和测量设施,现年产3,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的生产线已于2021年7月调试完毕。公司未来继续巩固3C数码类中高端客户的同时,将积极推进与动力类锂电池大厂家的合作,稳固铝塑膜客户群,推动公司铝塑膜产品进一步发展。


目前,公司二期铝塑膜产线产品主要围绕下游客户验证,根据下游客户所给出的反馈总体还是呈现较好态势,公司相关部门也正积极应客户要求进行改进调整。同时目前已进入手机终端客户验证通过,进入到手机终端电芯领域;将进一步加快在动力领域的验证,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根据华南的市场情况,公司积极研发3C用黑膜并做出质量改进,目前已经获得部分客户认可并持续推进;同时推进海外动力类铝塑膜测试评估,有望在海外动力市场打开局面。


(2)2021年,石墨烯项目为打造技术领先、产品领先、成本领先为目标,通过提升研发力、产品力、渠道力建设一流水平的导热材料研发中心,并依托于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及在涂布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并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有效推进前沿技术的研发、人才培育和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并引入了一批具有丰富碳材料研发经验的硕博研发人员,搭建了自己的研发实验室和测试平台,为超导石墨烯散热膜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021年石墨烯项目实现了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卷对卷、高厚度、高性能的石墨烯膜材的小批量的生产,并给终端送样验证、测试和供应商导入评审阶段。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