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光学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公司成立初期所处行业为反光材料行业,主营各规格、各等级的反光膜、反光布及以反光膜和反光布为原材料制造的反光制品。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归属于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近几年,公司以薄膜技术平台为基础,研发生产综合功能性薄膜新型产品,成功延伸切入至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新型光学显示行业。
近几年,我国反光材料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增长率有减小的趋势。受疫情影响,根据《Global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s Market》报告,2019年全球反光材料市场规模为46.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28%(约13亿美元),2021年,我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达约97亿元。反光材料行业技术含量高,高端反光材料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产品面临着国内外的竞争。
目前在全球反光材料行业,大型的反光材料生产企业较少,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日本等地。目前看到反光材料市场上,国外品牌有3M(美国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业务领域广泛,其反光材料主要涉及交通安全和个人安全防护两大领域)、艾利丹尼森(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其反光材料主要生产反光膜类产品,产品分为标志贴膜、丝网印刷贴膜、工业运输贴膜、数码喷绘介质四大类)、恩希爱(杭州)化工有限公司(日本电石集团于1994年在华投资兴建,制造各种等级的反光膜及各类树脂和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产品主要供日本、欧洲市场);国内主要参与企业有本公司道明光学、常州华日升材料有限公司、夜视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星华反光(301077)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夜光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中节能领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
公司凭借上市后带来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以及一直坚持向前一体化涵盖“人”“车”“路” 的安全防护,向后一体化实现核心原材料的自给,结合丰富的反光材料生产管理经验,并在技术研发、产品、下游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极强的竞争优势和先发优势。目前公司反光材料产品横跨道路安全防护、个人安全防护、车辆安全防护三大应用领域,并不断开拓新的民用市场及融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国内反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反光材料企业。
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反光材料行业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出现了少数具备较大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及工艺上成熟,产品品质出众的大型反光材料生产企业。此类企业的出现不仅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同时其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不断优化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种类,为我国反光材料行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未来国内反光材料行业的发展将集中表现于行业内大型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在资金、技术、设备、市场份额方面的集聚效应将日趋明显。且随着注册制实施、北交所开锣,报告期内国内其他反光材料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启动融资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如:杭州星华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浙江夜光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公告拟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水晶光电(002273)于2022年3月公告也拟分拆夜视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单独上市。所以随着注册制的便捷给更多反光材料企业带来资金、技术升级,规范化管理,反光材料的品质也会变得更好,由此良性的循环会让国产反光材料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同时国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会趋于越发激烈。
目前,玻璃微珠型反光材料在中低端道路安防和车辆安防领域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但是高端的微纳米棱镜型反光材料的国产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受技术、装备及行业原生条件等的限制,国内仅有道明真正意义上全面突破了微纳米棱镜型反光膜的技术壁垒和生产、销售瓶颈,是国内首家完全掌握微纳米棱镜型反光膜技术并实现量产的企业。2009年,我司推出第一代微棱镜型反光膜,实现国产代替进口;2016年,我司成功推出V类膜,打破国外企业对于微棱镜型反光膜技术的垄断;2021年6月,公司历经十多年技术研发经验的累积,成功开发出全棱镜结构反光膜并实现量产。从2009年推出第一代微棱镜反光膜到现在全棱镜结构反光膜的推出,公司在国外技术垄断,设备垄断的背景下,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发展,实现了反光材料领域一系列持续性突破,产品系列化,产品性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能全系列自主设计和量产微纳米棱镜型及全棱镜型反光材料的生产企业。
综合来看最近几年呈现以下发展特征和趋势:(1)近几年,国内企业原材料的全面国产化、工艺技术的创新升级,同时受外部环境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海外疫情蔓延及原油价格的巨大波动都在加速国产替代的趋势;(2)下游随着各企业、职业领域、国民对安全意识的逐渐提升,反光材料需求市场也将更进一步的扩大,从传统人车路三大特殊场景,逐步向民用、消费型市场拓展,并与信息化、数字化城市建设融合;(3)反光材料在加速国产替代、应用场景的创新同时,部分先行企业已运用微棱镜等相关技术向新的领域渗透,逐步向电子行业的光学薄膜、透明导电薄膜、微结构功能膜等新型光电材料转型。
2013年,基于公司在精密涂布、复合技术及微纳米复制、转印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积累,投资建设软包锂电池封装用铝塑膜生产线,开始步入消费电子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开启了公司进行跨领域拓展的新征程。软包锂电池封装用铝塑膜是锂电池产业链中壁垒最高的关键材料之一,主要用于软包电池的电芯封装,其在阻隔性、冷冲压成型性、耐穿刺性、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方面均有严格要求,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电芯的生产中。
在下游3C消费电池领域,软包锂电池其小型化、薄型化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而被广泛使用。随着消费电子进一步对高续航、便携化的需求增加,以及下游电池厂商对电池容量、设计灵活及循环寿命提出更高要求后,软包电池除在传统手机、平板电脑应用领域渗透率提升外,TWS耳机、无人机和电子烟等新兴应用也将推动3C软包电池的需求。据EVtank,2020年全球小软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55.2亿颗,预计2025年出货量96亿颗,2020-25年均复合增速11.7%,对铝塑膜的需求或将在2025年达到2.4亿平,年均复合增速6%,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将维持稳定增长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铝塑膜主要用于软包电池的电芯封装,是决定电池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材料。据SNE数据,目前软包全球装机占比约28%,主要在数码领域渗透率85%,动力领域渗透率15%,储能领域渗透率10%。在动力电池领域几乎由日本企业垄断,主要受制于过去几年国产铝塑膜主要原材料部分依赖进口,随着近几年国内铝塑膜上游原材料的国产化加速,下游铝塑膜企业产能、工艺的提升,以及国产铝塑膜和进口产品仍有20%-30%的价格差异,在高性价比叠加海外企业产能不足,下游欧洲软包车企攀升、国内比亚迪(002594)入局软包,都加速铝塑膜需求增长,国内软包动力电池渗透率有望迅速提升。预计至2025年,全球动力领域铝塑膜需求3.67亿平,复合增速56%。
故根据上述消费电池、动力电池以及两轮小动力、储能等的需求增加,2025年全球铝塑膜市场超百亿市场规模。目前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新纶科技、紫江企业(600210)、明冠新材及本公司道明光学等厂家,同时2021年恩捷股份(002812)、华正新材(603186)、海顺新材(300501)等企业均宣布大规模投资建设铝塑膜,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
同时,基于微纳米棱镜型反光材料生产所开发和沉淀的微纳结构设计和制备技术,公司2016年收购常州华威新材料,生产液晶显示的背光模组用的微结构光学材料及模切组件,由此进入光学显示材料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归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 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 号),公司归属于新材料产业中的光学膜制造。华威新材料生产的光学膜卷材及光学膜片材处于LCD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应用于背光模组的组装,进而与LCD面板及控制组件组装在一起,制成各种规格、尺寸的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便携式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在光学膜发展史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光学膜技术和市场基本被日本企业惠和、东丽,韩国企业SKC、LGE,美国企业3M以及中国台湾企业友辉等少数厂家垄断。其中,惠和和SKC主要生产扩散膜,3M、LGE和友辉主攻增亮膜,而日本东丽主要生产反射膜和光学基膜。近几年得益于液晶显示行业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的持续增加,且随着平板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业链配套的光学膜产业及其加工产业也逐步向国内转,以及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光学膜行业这几年持续快速发展。鉴于OLED大尺寸技术尚不够成熟且成本居高不下,同时 LCD技术本身不断向前发展,在未来短时期内LCD电视仍将处于主导地位,LCD电视出货量将保持持续增长。其增长也将有效带动上游相关产业(如液晶面板、光学膜片等)市场需求的增加。
目前,国内光学膜生产企业有常州华威、康得新、激智科技(300566)占据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但华威产品终端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品更新快,行业竞争激烈,终端厂商把价格压力逐步向上游行业转移,故传统增光膜近几年价格呈现持续走低趋势,利润空间也在逐步挤压。华威增光膜除了持续提升提供改善生产成本的同时,主要做客户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来维持利润,但整体有限仍可能影响整体业绩;
同时,随着光学显示轻薄化发展以及在消费升级带动下,量子点、Mini-LED等高端显示技术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光学膜行业正在经历复合膜对单层膜的替代期,除了传统光学膜竞争外,国内同行企业逐步以复合膜、量子点膜、COP等高附加值光学膜作为产品竞争力切入终端。公司子公司常州华威2021年完成复合膜产线调试,也逐步投入市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初期业务围绕人、车、路三大公共安全防护产品,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反光材料及延伸产品龙头供应商;近几年,随着公司以反光材料生产所沉淀、积累的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横向拓展和产业升级,拓展了铝塑膜、显示光学膜及PMMA复合薄膜、石墨烯膜等新型功能性薄膜材料,成功延伸切入至新能源汽车、新型光学显示及消费电子产业链,并致力于打造以薄膜新材料为核心的平台型科技企业。
1、主要产品及用途
(一)公共安全防护材料
公共安全防护材料主要由公司龙游和永康基地生产,根据应用场景及领域的不同细分为个人安全防护材料及制品、车辆安全防护材料及制品、道路安全防护材料及制品。主要产品包括各规格、各等级的反光膜、反光布及以反光膜和反光布为原材料制造的反光制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道路交通指示标牌、车身安全标识、海上救生设施、消防救生设施、服装、箱包、鞋帽、广告等领域。
(二)消费电子功能材料
消费电子功能材料主要由永康基地生产,目前主要产品为铝塑膜、PC/PMMA复合板材、石墨烯散热膜,最终应用到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三)微纳光学显示材料
微纳光学显示材料主要由公司常州基地生产,主要产品为LCD用多功能复合型增亮膜卷材以及光学膜片材,包括增光膜、复合膜(DOP、POP 、MOP、COP等)、量子点膜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各式LCD的背光模组中。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和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
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公司的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反光材料业务方面,公司根据国内外市场,发展了不同的销售方式。在国内市场,主要靠建立自有渠道结合发展核心经销商进行销售,销售范围覆盖全国;通过参加公开招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的方式,为全国客户提供优质、及时、专业的服务,可及时有效地满足各地客户的需求。在国外市场,主要通过在相应国家和重点区域选择1-3家有实力的经销商实现销售,同时在巴西、印度、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地区建立销售子公司实现本地化服务,提升销售业绩。随着公司与海外经销商团队合作关系的日益紧密,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报告期内,受海外疫情影响,目前海外市场拓展能力有所减缓。
(二)公司消费电子和光学显示材料方面,包括铝塑膜、石墨烯膜和华威新材料的光学膜产品主要通过发展大客户,开发有效客户,建立公司与客户之间紧密联系,提高公司业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以下游客户需求为导向,协同技术部、采购部、生产部等多部门为大客户提供定制化方案。公司为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除不断开拓新的客户来源,丰富客户的分布领域外,积极与下游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取核心客户资源,形成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包括:产能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技术创新和雄厚研发实力优势、市场规模及销售团队优势、原料采购及研发优势、强化运营管理竞争力等方面。报告期内不断巩固原有竞争优势。下面就技术研发和原料采购、生产规模优势取得的最新进展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报告期内,道明光电共获得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龙游道明共获得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华威新材料共获得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道明新材料共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
(二)原料采购
公司的高性能合成树脂胶水及离型纸等部分重要原材料均采用自主研发和生产模式,年产12,000万平方米离型材料生产线和15,000吨高性能树脂生产线平稳运行,具有良好的成本优势,匹配性更优,产品品质具备极强竞争力。公司通过参与部分上游行业产品的生产,对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化具有更敏锐的反应能力,减少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避免原材料供应的突发性短缺的瓶颈。报告期内,公司PC/PMMA薄膜逐步实现投产,PC/PMMA复合薄膜是公司微纳米棱镜型反光材料生产用核心原材料,随着量产逐步进行全面替代进口原材料,有效降低公司成本和提高品质管控,进一步保证反光材料产品维持近几年的高毛利。
(三)六大生产基地+杭州研究院
公司目前拥有六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浙江龙游、浙江永康、江苏常州和广东惠州。位于龙游的龙游道明,占地245亩,主营玻璃微珠型反光膜、反光布的生产以及反光服装、反光制品的生产、加工,建设有省级反光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是目前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反光材料生产基地;同样位于龙游的道明新材料占地135亩,主要生产各种离型纸、离型膜,这两年除满足自身原材料所需外,还实现对外销售给胶黏剂行业和电子封装行业形成新的收入来源;位于永康的道明光电占地120亩,是微纳米棱镜型反光材料、锂电池软包装膜、PC/PMMA复合板材等新型光电薄膜材料生产、研发的基地,其中微棱镜型反光膜的产能设计达 1000 万平方米,年产锂电复合铝塑膜 1500 万平方米,光学级 PC/PMMA共挤薄膜/薄片产能达 1000 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装备最先进,工艺路线最成熟的微棱镜型反光膜生产基地;同样位于永康的清溪老厂主要为锂电池软包装膜扩产及石墨烯膜生产基地,建设有年产 3500 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生产线和年产 100 万平方米石墨烯膜生产线;位于常州的华威新材料专门生产增光膜、复合膜、装饰膜、量子膜等为LCD液晶显示器配套的背光膜材及组件;报告期内,惠州骏通已搬入华南营运中心,公司反光材料和消费电子材料将通过惠州华南运营中心进行配套裁切加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弥补其他材料在该区域的市场空缺,丰富公司产品结构,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六大生产基地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全系列应用前后一体化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微纳米棱镜型和玻璃微珠型反光材料供应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新型功能性薄膜的开发力度,使公司逐渐转型为综合型功能性膜材料生产企业。
报告期内,道明企业研究院落户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研究院占地面积超6万平方米,建成后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2021年度完成主体建设,将尽快完成后期装修打造行业领先的产业研发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为公司新一轮快速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