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Fi 漫谈——激光数码初阶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11-16 18:03 回复:0 关注量:76

  


【HIFI说 2021年11月报道】激光数码碟是飞利浦替CD译出来的中文名,因为这片直径只有12cm的银碟是数码化的,激光名称之来由,是CD体系以低电压激光管用光学形式拾取在旋转中的银碟上的讯号。激光和数码两种技术合一,是二十世纪末尖端科技的越级成就。越级是指飞利浦发明出来的构思及概念,暂时还未能在实践方面做到完美。不过当下好的 CD 已非常非常的好,对大部份发烧友和一般家庭,CD 体系无疑已是优点多于缺点了。

作为一种贮存声音的载体,CD 当然比 1948 问世的33转长寿碟(LP)具有更接近理想的条件。

本文是一个连载,以最简单,容易看得懂的方法,向各位读者由头开始解释激光和数码两种尖端科技的梗概。

人类已进入一个以电脑技术为主宰的时代。短期内,音响行业、电器行业的技术势必要相当的电子科技常识为根基。至于安在家中欣赏电视节目的消费者们,平时多认识点有关新时代新科技的常识,对生活享受亦有一定的作用。

01人类听觉系统是 100% 数码式

CD 碟和数码录音,肯定是没有数码录音就根本不可能有 CD 碟。

数码是一项利用脉冲消息来纪录资料的技术。数码录音是将音响通过转换方式变成一连串脉冲然后纪录在磁带上的先进技术。因此又称为录音。要简单地有个数码概念,就应先知道由0至9的十进制数目均可用0或1的二进制数码代替之。用0与1的配搭,逢二进一,就可以表达无穷讯息。数码录音磁带上,就是贮存了无数亿万次从音响翻译过来的0或1,就是这样简单。

音乐与音响都是属于持续性的模拟讯号。把音乐分解成0或1的断续数码(或脉冲)讯号,在回放时又必须还原为模拟式,究竟会不会影响 HiFi 传真度呢?

不过,在继续往下讲之前,我想各位先接受一件事:人脑处理由耳膜接收到的模拟声波程序,是百份百的数码式操作,人脑听觉翻译操作,是包括一个A–D部份(模拟至数码转换)和一个D–A部份(数码至模拟转换)。人脑做得到的工作,电脑应份做得到,而且更好。

02照片与印刷品之比

模拟和数码的分别,好比一张胶卷拍出来的照片和从照片翻出来给印在报纸刊物上的网片之分别。凡从事印刷行业或对印刷技术有知识的人,都马上弄清楚这比较的定义。从胶卷冲出来的照相,理论上亦有微粒,其实也是数码式。但单凭肉眼已看不出微粒存在,肉眼对照相的直觉判断,它已经是持续的模拟形象。印刷品由于技术限制,暂无可能重现照相同样精细的微粒。制片时必需「落网」,把照相的形象分化成肉眼可见的「粗粒」(即微粒),印刷愈是精美的刊物,采用「网片」的微粒愈是精细,肉眼所见,这些愈是精细的微粒便愈是与原照片接近了。

但无论如何网版图片在学名上还是被称为「半色」(Half Tone)。而照相呢,学名就叫「全色」(Full Tone)。我们不妨暂时在心中记着这个比较,把模拟式纪录音波的技术叫作「全色」音响,因为它是持续的完整的纪录。而把数码式纪录音波的技术叫作「半色」,它属于半是「0」半是「1」断续的「不」完整的纪录。

#尊宝影音欢迎各位爱音乐#

懂音乐的朋友莅临品鉴

24小时服务热线:400-6399-116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