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广告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昔日地铁“盈利王”,为何走下神坛?

2025-05-21 10:232220

从“盈利王”到“亏损王”,惊天反转总是来的出人意料。

2025年5月,深圳地铁集团披露的财报,如同一枚深水炸弹,引发剧烈震荡:这家连续五年稳居“中国地铁利润王”的国有企业,在2024年亏损高达334.6亿元,相当于上年末净资产的10.46%。

2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jpg

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每天烧掉9178万元,每分钟就有6.37万元化为乌有,过去五年赚的钱(273亿元的累计利润)一年全亏完了,还要倒贴60亿,直接创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史上最大亏损记录。

作为中国最早实现盈利的地铁运营商,深铁开创的“轨道+物业”模式不仅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更被全国地铁公司奉为圭臬。2019年-2023年间,深铁集团年均净利润维持在67亿元水平,2022年更是以8.7%的净资产收益率傲视群雄。

支撑一份份亮眼成绩单的,是占企业总收入半壁江山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尤其2017年深圳地铁与万科的资本联姻,一度被视为产融结合的典范。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随着房地产下行,万科业绩跳水,股价持续暴跌且面临债务压力,直接连累到了深铁集团。

3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jpg

从去年开始,深铁集团就在不断“输血”万科。2024年4月30日,万科旗下中金印力消费REITs在深交所上市,发型规模32.6亿元,深铁集团认购份额近30%,约10亿元;2025年2月21日,深铁拟向万科提供股东借款,借款金额为42亿元,用于帮助万科偿还公司到期公开债务,而就在2月10日,深铁集团才刚刚借款28亿元,不到半个月时间,两次借款金额已达到70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4月29日晚间,万科再度发布公告,深铁集团再次提供借款33亿元,借款期限36个月。连续三次借款,这也使得深铁2024年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带息债务规模突破4000亿元,加上自身运营成本的刚性上升,可以说整体形势严峻。

深圳地铁从盈转亏,标志着地铁系统靠地产反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深圳地铁的境遇,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地铁建设与投资运营背后的共性问题,能否成功破局,决定着深铁未来的命运走向。

02

持续借款巨额亏损

内忧外患压力陡增

将万科收入囊中的深铁集团,起初确实尝到了甜头。

在地产昂扬的那几年里,万科常年保持着高分红的状态,给予了深铁充分的投资回报。在2019年最巅峰的时候,深铁一年的净利润就达到了116.67亿元,也是在这一年,深圳地铁建设迎来井喷期,当年深圳地铁三期、四期工程的16条(含延长线,不含4号线北延段)约284公里项目同时在建,创历年之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以后,楼市急转直下,万科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可以说是首当其冲,遭受重创——万科股价从入股时的22元/股暴跌至7元/股,深圳地铁持股市值蒸发252亿元。

7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jpg

万科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年营收下降约26%,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直接拖累了深铁集团的整体业绩。深铁集团在2024年因万科业绩亏损,对其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并计提投资减值损失,这一亏损在合并报表中体现为334.6亿元的巨额亏损,超过了过去五年净利润的总额。

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万科不能活,万科的股价不能上去,那么深圳地铁所持有万科的股份价值就还会缩水,亏损的幅度就还会加大。在这种被“套牢”的情况下,深铁只能通过真金白银的“输血”方式,帮助万科渡过难关。

今年2月10日、2月21日,深铁集团分别向万科提供借款28亿元、42亿元,用于偿还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4月29日晚间,深铁再次提供借款33亿元,不但如此,深铁还表示必要时将通过一切可能手段支持万科。

这也加剧了深铁集团自身的债务情况。截止2024年末,深铁集团的总资产为7462.8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9.60%,而未来3-5年,深铁集团在建及拟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即便其中40%-50%由深圳市政府财政资金出资,但深铁集团要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小。

房地产的持续低迷,也让深铁集团的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受到震荡,2024年实现收入79.17亿元,同比下滑46.23%,占收入比重的37.36%。而在2021年至2023年,站城一体化在营收中的占比均超总营收的一半,具体比例为为58.37%、66.94%和58.53%,下滑显著。

8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jpg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也导致深铁集团的存货增加。截至2024年年末,存货为103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3.86%,同比上升12.26%,大量的存货积压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还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减值风险。

除此之外,源自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刚性攀升,也是悬在深铁集团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随着深圳地铁运营里程突破650公里,人工成本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2024年仅员工薪酬支出就达83亿元,再加上全自动运营系统改造、列车增购等资本性支出持续扩大,折旧摊销费用突破120亿元大关。

连“盈利王”深铁集团尚且如此举步维艰,更不用说全国其他地铁。

<section data-wx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v4vz52CcB12rYMRZTSTXbj05WN9Jl8VlKGW9cP1ZDhLic4IvELYiaB7mAIbYDxg9P6oXbOzygGt9dia5HibqMicTLCQ/0" src="https://pic.newrank.cn/mmbiz_gif/AM4HHicPCuM0R8OBUZnaXzH10h0ibViaOrrUxqNsJxNReIUUJgeTdVBuPbJRc4BpEPonKicR9fCFNcpHKu1EXicb3Og/640?wx_fmt=gif" data-lazy-bg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AM4HHicPCuM0R8OBUZnaXzH10h0ibViaOrrUxqNsJxNReIUUJgeTdVBuPbJRc4BpEPonKicR9fCFNcpHKu1EXicb3Og/640?wx_fmt=gif" data-fail="0" wx_fmt="gif"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repeat:="" style="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width: 45px; height: 45px; background-image: url("");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03

29个城市全部亏损

破局关键到底在哪?

全国地铁的运营情况,比想象中更糟糕。

2020年公布数据的22个城市,只有深圳、武汉、南昌、济南、厦门、兰州7个城市扣除补贴利润为正,其余15个城市均亏损。

2021年披露数据的24个城市中,扣除政府补贴,只有深圳、武汉、南昌、济南、广州为正,其余19个城市均亏损。

2022年披露数据的32个城市,只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5个城市的地铁利润为正,其余27个在亏损。

2023年披露数据的29个城市全部亏损,武汉光谷广场站商铺空置率37%,南京地铁商业租金下调20%,成都TOD项目流拍成为常态,即便有政府输血,兰州、沈阳等城市已陷入“运营亏损+投资亏损”的双杀困局;2024年,加上深铁的神坛跌落,几乎是全军覆没的状态。

9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jpg

从行业属性看,地铁的准公共属性决定了其盈利困境。地铁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其定价受到政策限制,同时,作为重资产项目,其成本回收周期长达数十年。

10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jpg

以深圳地铁为例,其票价实行“里程分段计价”,最高票价为14元,平均票价为4.3元。若按照2024年深圳轨道交通全年客运量30亿人次计算,即便有着全国数一数二的客流量,票务收入也只有约129亿元,远远不够覆盖运营成本。

若只靠票务收入,需要将票价提高至16元/人次才能盈亏平衡,这显然又与地铁的公共服务属性相悖。好在地铁和城市是一体的,大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深铁的房地产开发“副业”,有力地支撑了深铁的扩张速度,让深圳成为国内“1公里地铁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这种方法也被其他城市所借鉴、学习。

然而,这一模式在当下已经走不通,大部分城市地铁不得不依赖政府财政补贴。但近些年宏观大环境的改变,地方债问题突出,让很多城市的财政捉襟见肘,地铁建设的审批把关力度一再被抬高。

2022年,国家就明确提出,申请新建地铁线路的城市,GDP要达到3000亿元、财政收入3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否则将直接驳回申请。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开通地铁和在建地铁的城市,往后很难再有机会申报。

面对生存危机,深铁正在尝试其他多元化路径。比如通过数字化服务(如多语种智能终端、行李寄存柜)来提升非票务收入;将开发中心从住宅转向持有型商业物业;业务层面则压缩30%的非主业投资,聚焦智慧地铁、新能源充电桩等关联产业。

11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jpg

这场334亿元的亏损,不仅是风险对冲机制的失灵,更是整个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未来,轨道交通或将面临残酷的出清与重生,只有能打通“公共服务属性-商业运营能力-技术创新边界”三重门的企业,才有资格拿到新时代的船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造纸业两月“十连涨”、龙港印博会10月启幕、澜达收购案尘埃落定……
“印刷观察报”带您一览印刷晓。印刷包装行业近期发生的大事小事热闹事,让您不错过!  行业新闻  部分造纸企业2月内涨价10次  近日,多家包装纸企业发布了新一轮调价函,据不完全统计,这已经是8月以来的第10

0评论2025-10-2121

河北今年将造纸、化工、平板玻璃行业纳入碳抵销范围
10月10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河北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延伸扩面、扎实推

0评论2025-10-2120

山东四部门联合发文,加速造纸产业点“木”成金
 从“一棵树”里能看到什么?过去,木头进去,白花花的纸张出来,这就到头了;今后,“一棵树”将发生七十二般变化:储能碳材料、软组织修复材料、功能性膳食纤维、低聚糖……  造纸是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全国1/

0评论2025-10-2120

北京市发布6项绿色低碳地方标准
为助力本市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6项绿色低碳地方标准,涉及碳排放、能源消耗限额、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计量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  在碳排放方面  制定《产业园区规划环境

0评论2025-10-2119

“2025年天府书展”即将在成都举办
10月13日,“2025天府书展总体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四川新闻大厦举行。据了解,“2025年天府书展”将于10月17日至20日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举办。  2025天府书展以“书香满天府 安逸读四川”为年度主题,创新采

0评论2025-10-2122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