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谷的“光芯屏端网”成为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最火热的主产业链。
做强主链,和而不同
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找准在圈内的定位,在各自优势产业领域做大做强,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加快城市圈同城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城化是城市在发展战略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即从相互竞争转向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过去,简单粗放的招商引资就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邻近城市之间往往形成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这样的经济格局显然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分工协作,共同把蛋糕做大。
“同城化”不是“同一化”,也不是城市版图的简单拼凑,而是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产业协同,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要素的科学集聚与优化配置,从而形成辐射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区域经济。
发达城市群的经验表明,产业协同已经成为城市圈整体能级提升的重要推手。各市站在城市圈这一更大视角谋划产业布局,根据各自比较优势,有差异地打造或强化支柱产业。各个城市只有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形成在城市群内的鲜明定位与烙印,才能更好吸引资金、人口、技术等各种资源,才更有机会做大做强。
正如有专家所言,注重研究比较优势的“长板效应”,专业化、“唯一性”、特色化是区域合作中不同城市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路径,“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并被“别人所需要”才是同城化取得进展的关键。(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建华)
5月8日,总投资675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在孝感临空经济区正式开工。这是孝感引进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为孝感每年带来新增工业产值过千亿元。这对2021年GDP2562亿元的孝感来说,将实现全市GDP的跨越式增长。
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带来几点启示:
同城化为城市赋能。楚能项目投资方负责人坦陈:落户孝感,除了湖北武汉构建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地方营商环境等因素,也看中孝感临空经济区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看好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加速推进带来的发展机遇。
项目为王。鄂州市明确提出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引项目、争项目、建项目,通过重大项目为城市发展增势。这或许是圈内城市决策者形成共识的发展理念和推进城市圈同城化的最大源动力。
新兴产业大有可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对于圈内城市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楚能项目也受益于武汉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能占比将提升到50%甚至更高,由此带来电池、电机等配套市场千亿元的产业风口。
孝感的发展机遇,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高瞻远瞩。同城化发展一年来,各市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找准自己在城市圈的定位,抢抓同城化发展机遇,依托“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城市圈”的发展模式,在主赛道奋勇争先,在各自优势领域做大做强,探索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汇聚起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巨大动能。
争抢主赛道
同“芯”追“光”九城联动
作为湖北冲刺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头雁”,武汉城市圈在百公里半径画出万亿产业的九城同“芯”圆。
同“芯”追“光”,产业“同链”,携手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已成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协同最火热的行动。
鄂州精准对接武汉,与武汉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上错位布局、联动发展,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深度融合,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黄石坚持“追光借光融光”,电子信息产业已集聚100多家企业,有一半直接与武汉头部企业配套,建成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黄冈与武汉联手打造光谷黄冈科创园,10多个光谷产业项目落户。黄冈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光谷企业,成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咸宁以智能终端元器件、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绝缘材料为主攻方向,锁定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发力,平均每天产出104万块手机玻璃盖板。
天门实施“强芯亮屏”行动。芯创电子产业园被列为全省半导体封测产业重点落户地;宝昂光电等11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京东方显示屏配套产业集聚效应初显;鸿硕精密电工已投产,年产值可达10亿元。
潜江也紧盯产业之“芯”。着力打造长飞潜江科技产业园、微电子材料产业园,通过长飞、晶瑞、鼎龙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持续引进关联产业,大力发展光纤光棒产业、微电子材料产业,打造千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基地。
同频共振
分享万亿汽车产业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