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消费升级持续渗透各行各业,快捷、方便和健康成为了消费关键词。千亿预制菜市场,正在为餐饮行业和家庭市场输送大量快速便捷的产品,从地方菜系,到特色小吃,预制菜都正在为新消费注入发展潜力。 特别是疫情以及消费升级的影响下,预制菜市场潜力大,但是品牌市场集中度不高,尚未出现公信力十足的品牌。那么在行业壁垒相对低的情况下,预制菜品牌发展的机会在哪里呢?掣肘预制菜品牌发展的痛点又在那里?下面一起探讨。
# 预制菜品牌,为什么还不够“火” 预制菜也是半成品菜,一般通过现代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对菜品原材料经行提前加工、菜式搭配,再经过安全卫生、冷冻加工等工序形成的便捷食品。据悉,超过九成的连锁餐饮使用预制菜,这意味着大部分餐饮的预制菜需求旺盛。 虽然说预制菜的火热是因为B端厨房工业化降本和C端生活方式的改变,但是在消费端,“只知品类,不知品牌”的情况较多。比如酸菜鱼是预制菜品类中销量最多的,但是知道酸菜鱼出自安井冻品先生品牌的消费者不多;知道青花椒风味烤鱼,却不了解国产水联。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受众人群太少,市场培育需要时间。但是如果冒然教育消费者预制菜,就会像罗敏的直播间“趣店罗老板”停播那样,黯然离场。 除了罗敏的流量打法,还有一些预制菜品牌前期也在靠直播间流量发力,并且希望通过直播间的流量引流品牌,如曾经走进李佳琦直播间的珍味小梅园、麦子妈等,他们都曾经依靠“还原餐厅级菜品口味”作为广告卖点,短期能够引爆两到三个爆品,但是长期以往预制菜的产品力和品牌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模式的长尾销售力还有待验证。 C端预制菜市场整体的路依旧尚未走通。特别是一方面预制菜口感上天然没有“烟火气”,导致这个市场充满缺陷。另一方面,预制菜的大多数企业和品牌,都尚未真正洞察到C端消费者真实的需求,无法完全满足安全和健康的需求,尚未走通的各个道路,导致了预制菜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 # 快节奏生活,消费者心中的预制菜存在哪 些痛点? 预制菜关系较大的餐饮品牌,像千味央厨、西贝莜面村、正大、安井和三全等等已经在市场上获取了一定份额。但是,品牌力不足、消费需求不明确的问题下,预制菜市场的消费痛点逐渐凸显,受众需求洞察和市场教育,也成为了预制菜未来发展需要研究的关键。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追求快捷、方便,是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其次才是美味可口,但是美味却成为了预制菜市场的障碍。艾媒咨询的相关报告显示,许多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感、味道、和色泽的还原度较低,不及心理预期,这些成为了掣肘预制菜在C端市场规模化的因素之一,因此预制菜的口味需求仍然需要持续研发迭代。 预制菜的安全卫生问题,也是预制菜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据报告显示,其中原材料不新鲜、产品有异物等成为了消费者遇到的主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安全,这其中的消费心理十分复杂,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以预制菜市场如何打动消费者的问题还尚待解决。
# 预制菜品牌怎样打动受众? 预制菜的产品实力和渠道供应链是产业核心壁垒,只有将这两个根基扎实、扎牢固,才能构筑成为预制菜市场的稳固基石,但是能否将产品抵达用户心智,营销的作用却十分关键。那么预制菜则需要培养用户需求、体会价值,最后才能连接消费者认知,打动消费者。 需求是由受众与生俱来的欲望、需要构成的,但是需求也需要培育。据说,中国的预制菜市场,C端需求和B端需求的比例是2:8。这也说明中国的预制菜市场想要培育消费心智尚存在困难,因此预制菜市场需要除了解决食品安全、卫生和口味的问题之外,想要突破消费心智,还需要建立品牌,用强而有力的品牌印象和设置强而有力的食用预制菜的场景,才能唤醒需求,激发消费。像西贝莜面村,则是一个反面例子,预制菜的市场需求尚未稳定,而且不常见的字眼作为品牌名字,则难以保证消费者产生深刻印象,更是难以建立品牌个性和影响消费认知。 为产品设置需求,还需要让其感受到消费的价值,才能连接消费认知。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C端品牌本身的市场份额较少,这就需要创造消费价值,让受众看到品牌的情感价值,进而上升为购买需求,比如用烟火气作为品牌情感作为描述,紧接着是用掌控厨房的情怀渲染,才能挖掘到每一个预制菜背后的价值,链接消费认知,提高购买的可能。 小结:如今年轻人是主要消费群体,不爱做饭、不爱洗碗是其主要特征,甚至是不爱结婚和不爱生娃,预制菜相比洗菜做饭的共同点依旧是需要开火、洗锅、洗碗,因此预制菜对于年轻人来说,还不如外卖方便,于是这个方便快捷的预制菜,也许更合适行动不便的银发一族。所以未来的预制菜想要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还需要抓住更大的消费群体,保证食品安全、减去繁琐的处理过程以及创造购买价值,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