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OLED显示面板制造商JOLED宣布,公司已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启动“民事再生”破产重整程序。此外,JOLED还宣布退出OLED面板产品制造与销售业务,关闭位于日本石川县能美市和千叶县茂原市的印刷OLED面板生产基地。
产业界认为,日本JOLED退出后,中国企业将成为印刷OLED面板量产商业化的最大希望。从面板厂商和供应链上下游的消息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在工艺技术和材料装备等关键生产环节已经逐步成熟,印刷OLED面板产业化序幕即将开启。
JOLED黯然离场
近两年,JOLED经营困难的消息时有传出。产业链消息人士曾经透露,去年JOLED就已经遭遇财务危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或将面临倒闭。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JOLED公司,由和两家日本巨头的OLED面板部门合并而来,被视为日本OLED面板产业振兴的希望。
在OLED面板生产工艺的选择上,JOLED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同于韩国厂商主推的蒸镀式制造工艺,JOLED选择另辟蹊径,研发生产成本更低的印刷式OLED面板,以此对韩国蒸镀式OLED面板的“垄断”地位发起挑战。
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2021年年初,JOLED公司的5.5代印刷OLED产线终于进入量产出货阶段,这对于持续投入印刷OLED面板研发的JOLED来说是一道曙光。如果印刷OLED面板良率能够提高并成功量产,JOLED就可以借此机会获得新融资,公司运营步入正轨也指日可待。然而,JOLED却迟迟无法实现稳定的印刷OLED面板生产。
产业界认为,JOLED的退出并不令人意外。“目前JOLED的印刷OLED面板生产良率并不高。”一位产业界人士向《中国电子报》记者透露,虽然JOLED的印刷生产段设备稳定,良率超过95%,但其背板段良率低导致面板产量提升困难,印刷OLED面板低成本的优势也无法体现。这就导致JOLED无力承接下游企业的大订单,公司渐渐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事实上,印刷OLED面板的研发投入和固定摊销成本较大,如果没有持续的外部资金支持,生产制造企业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早在2020年,为了推进印刷OLED面板生产技术研发,中国面板厂商TCL华星光电就曾与JOLED签订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并向其投资300亿日元,JOLED的财务困境得以暂时缓解。JOLED的大股东——日本INCJ(原产业革新机构)随后也为JOLED注资1380亿日元,帮助其摆脱困境。不过,截至目前,JOLED仍有大约33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的负债。
据悉,JOLED原计划在2023年将更高亮度和更高驱动速度的印刷OLED面板推向市场,在2024年推出柔性印刷OLED面板。然而,JOLED却没有实现自己制订的这一计划。
中国企业成为最大希望
产业界人士认为,日本JOLED退出后,中国企业将成为印刷OLED面板实现量产商业化的最大希望。
记者采访了多位显示产业专家,他们都看好印刷OLED面板产业的发展前景,并表示中国企业要紧抓机遇、加快印刷OLED面板产业化进程。
“JOLED由于自身的经营原因申请清算一事,对我国印刷显示产业发展利大于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JOLED在投资、细分市场定位、工艺路线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今JOLED的退出,恰是我国显示企业发展印刷OLED显示技术的新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则强调,我国印刷显示产业链这几年进步显著,我国有能力抓住此次机遇,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率先实现印刷显示产业化。
记者了解到,中国在印刷OLED面板领域起步较早。2012年,我国显示面板龙头企业推出了17英寸印刷OLED显示屏。2014年,TCL华星联合天马微电子等国内显示企业成立了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华”),深度参与开发印刷OLED面板。
经过十年积累,如今显示企业在印刷OLED面板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京东方技术储备较为扎实;TCL通过成立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入股JOLED、投资产线等举措,成为该领域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