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技术与监管双击,传媒或仍处于中期行情之中
1. 传媒产业周期,是技术与监管双变量的函数。其中,技术变革打开行业增长空间,而在粗放式发展后,监管政策体系为了适应新技术环境、也将进行精细化调整,从而约束规范传媒产业的成长性。例如13-15年3G、4G技术周期催生的移动互联网红利,和16年起传媒监管趋严导致的行业业绩降速等。
2. 当前,传媒行业正迎来AI技术与监管红利的双击。一方面,22年底以来平台监管等多方面政策出现积极的边际变化,有利于传媒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AI赋能也将助力传媒细分领域降本增效。具体来看:
1)游戏领域,AI赋能与版号常态化发行双击,23年板块业绩有望扭亏为盈、预期增速达16473%;
2)影视领域,AI赋能与线下消费复苏双击,23年板块亏损幅度或大幅收敛,23E/24E业绩增速分别为77%/405%。
二、短期,传媒行业的调整或临近尾声
1. 端午假期前开始,受到假期效应、海外终端利率上修等因素的扰动,包括传媒在内的AI概念板块持续调整,市场担忧相关行业进一步下行风险。
2. 复盘来看,如果基本面没有被证伪,成长赛道阶段性调整(下跌与震荡)的幅度通常在15-20%左右,个股层面最多可能在30%左右。
3. 自6月20日高点起、至6月30日,AI概念相关一级行业中,通信、计算机、传媒区间内最大回撤分别为-10.1%、-14.5%、-16.7%,其中传媒相关的细分方向中,游戏、影视区间内最大回撤分别为-16.8%、-13.0%。
4. 考虑到AI、传媒产业链景气度向上的逻辑仍然成立,传媒可能还处于中期级别的上行趋势中,短期回调的幅度已经比较深,理论上进一步下探的空间有限、上限约在5%左右,建议重点关注。
三、中证传媒指数:全面追踪传媒行业优质龙头的指数
1. 中证传媒指数(399971.SZ)选取传媒产业中总市值较高的50只个股作为成分股,具备龙头优势,细分领域涵盖游戏、影视、广告等,中小盘风格突出。
2. 尽管权重股近期已积累较多涨幅,但23年PE一致预期大多在20-30X左右,仍在偏低水平。
3. 从长期维度看,中证传媒的业绩与市场表现不算突出,但在特定阶段拥有较高的业绩弹性,体现出产业周期性特征。与全A、同类宽基相比,中证传媒具备独立于宏观经济的周期,其业绩周期的变动更多来自于产业的β,不单来自中小企业在特定经济阶段天然具备的成长性。
4. 广发中证传媒ETF(代码512980)以紧密跟踪中证传媒指数为目标,配套发行场外联接基金(A份额:004752;C份额:004753),截至2023年6月30日,广发中证传媒ETF市场规模50.19亿,流动性优势突出,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传媒板块的工具,建议关注。
01
中证传媒指数:全面追踪传媒行业优质龙头的指数
1.1. 聚焦游戏、影视、广告营销的中小盘指数
中证传媒指数(中证传媒,399971.SZ)选取传媒产业中总市值较高的50只个股,细分行业包括游戏、影视、广告等,能够系统反映中国传媒行业优质上市公司的全貌。
市值方面,中证传媒指数中小盘风格突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证传媒指数样本总市值中位数为182亿,其中200亿以下市值小盘成分股数量占比56%,500亿以上市值成分股数量占比8%,多数个股市值分布在中小盘区间。
细分行业方面,游戏、影视、广告营销等占较大比重。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证传媒指数第一大成分行业为游戏、权重占比为42%,第二为影视行业(包括电视广播、影视院线、数字媒体)、权重占比为24%,第三为广告营销、权重占比为20%。
权重股方面,中证传媒指数聚焦传媒行业细分方向龙头,提高了指数的ROE水平。22年底,中证传媒指数ROE为2.9%。中证传媒指数前10大成分股权重占比合计为47.9%、22年中位ROE水平为11.0%,且多为细分行业龙头,对指数整体的盈利能力形成牵引。
此外,尽管主要传媒个股近期已积累较多涨幅,但23年PE一致预期大多在20-30X左右,仍处于偏低水平。
1.2.指数业绩与市场表现的波动,主要取决于传媒产业周期
从长期维度看,中证传媒的业绩表现不算突出,但在特定阶段拥有较高的业绩弹性,体现出产业周期性特征。
1)与全A相比,中证传媒具备独立于宏观经济的周期。在2015年至2023年一季度之间,中证传媒的业绩增速与ROE中位水平均弱于全A,但在特定时间段的基本面表现强于全A,包括15-16年、20-21年、23年一季度等,其中不乏有15年、20年这种的宏观经济偏弱阶段;相反地,也存在19年这种经济修复、但中证传媒业绩一般的情形。
2)与同类宽基相比,中证传媒的周期性更多来自于产业的β。具体来看,中小盘业绩占优通常有两种情形:
其一是低基数效应下的困境反转,例如中证500在15年业绩负增形成低基数、并在16年实现高增长,由于基数依赖、这种反转占优情形在年的维度一般难有持续性;
其二是产业周期自身上行,在成长渗透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连续多年业绩占优的情况,例如在15-16年、20-21年,中证传媒实现了持续一年以上的、景气度优于全A的情况、也总体优于表征中小盘风格的中证500,表明中证传媒的业绩周期、特别是正增周期,也不单来自中小企业在特定经济阶段天然具备的成长性,更多来自传媒产业自身的逻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