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被誉为“女人最好的朋友”,曾经是许多人心目中奢侈品和爱情的象征。然而,近年来,钻石的市场却遭遇了寒冬。
受结婚人口减少、消费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钻石需求大幅下降,钻石价格也持续走低。据英美资源集团发布的半年财报称,由于消费者需求下降和客户转向低价值商品,戴比尔斯公司2023年前六个月的收入同比下降21%,降至28.3亿美元。
而在国内市场,DR钻戒的母公司迪阿股份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迪阿股份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0.45%,至12.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较上年同期骤降了90.77%,至5341万元。
尽管目前钻石市场不景气,但这并不代表钻石一直没有价值。事实上,钻石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之一。
根据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钻石首饰零售额达到790亿美元,占珠宝首饰市场总额的52%。而在中国,钻石也曾经是婚庆市场的主角,2017年中国新婚夫妇购买钻戒的比例达到47%,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相比黄金,钻石本身几乎没有太大价值,尤其是在培育钻石诞生后,天然钻石的价值更是大大降低。那么,为什么一块碳元素构成的晶体能够拥有如此高昂的价格和强大的吸引力呢?
答案就在于营销包装。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和心理学技巧,钻石商们成功地将钻石塑造成了永恒、稀有、浪漫、高贵、个性等概念的载体,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来购买一颗颗闪亮的碳晶。
在钻石营销史上,有三句广告语极其经典,他们分别是: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两个月工资买一枚钻戒
一生仅能定制一枚
这三句广告语及其配套的营销是钻石形成对人们的巨大向往,并创造巨大市场的重要推动力,这篇文章就借这三句广告语,来聊一下钻石背后的营销心理学。
01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留传——稀缺效应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留传”,这句广告语是如此脍炙人口和深入人心,以至于AdAge将其放在了20世纪十大slogan的第一位。从其为钻石行业带来的收益来看,也无愧于上世纪第一slogan的称号,这句广告语背后正是钻石大鳄戴比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