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手机做贸易
服务介绍 服务对比 建站服务 精美商铺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最近搜过
相关热搜榜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这两天,奢侈品的世界又吹来了一股“韭菜风”。一是杭州大厦一家香奈儿精品店2022年销售额达到了18亿元,让我除了震惊无话可说。二是,lv的 2023 秋冬女装秀在抖音直播,评论都在刷“什么玩意儿,看不懂”。没错,秋
▶ 图源:微博WilliamsWearDaily然后再加上高价、限量和名人上身的奢侈品“三板斧”,彼时的off white似乎找到了成功秘籍。 哦,对了,吴亦凡、鹿晗可是铁粉,家里的off white可能有几衣橱。 但不幸的是,off white的这套跨界思路很快被LV们学了去。奢侈品牌利用更强的号召力和更高的预算来跟顶级艺术家合作。 ▶ 图源:VogueFilm对于消费者来说,奢侈品牌和草根艺术家合作带来的吸引力必然要比街头品牌更大,也更容易引发自传播。 虽然Off-White也在继续进行各种合作,但许多奢侈品牌早已经将市场上优质的合作对象搜刮殆尽。 导致Off-White直接玩不下去了。 再加上品牌创始人Virgil Abloh的离世,Off-White的品牌信仰也崩塌了。 毕竟作为一个新晋潮牌,Virgil Abloh的潮流理念并没有过多的沉淀到Off-White身上,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多数还是冲着Virgil Abloh下的单。 人走茶必凉。 Off-White不会想到,自己发明的“利器”有一天会刺向自己。 其实这里面的内在逻辑很简单,同样的跨界,同样的价格,有钱人凭啥不选择奢侈品? 某种程度上,是奢侈品的昂贵,让很多人忘记了性价比这回事儿。 人们天生地以为性价比是便宜货的专利。 可王健林花几十亿建个万达广场还要讨价还价一番呢。 更可况几万块的奢侈品。 人家上百年的品牌沉淀就在有钱人选择的关键一刻让天平倾斜了。 这就是品牌价值的作用。 也是潮牌们将自身定位向奢侈品牌靠拢的恶果。 潮牌们作为“追赶者”最大的误解:插上鸡毛就以为可以变凤凰了。 但问题的关键是,凤凰的一撇一动,家鸡学不来,终究是莞莞类卿罢了。 归根结底还是性价比在作祟——花同样的钱,可以装更高的逼,何乐而不为。 毕竟有钱人只是有钱,不傻。 Off-White们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有钱人。潮牌“自负学” 一瓶子不响,半瓶子乱晃。这话形容潮牌十分贴切。 某种程度上来说,潮牌都有“自负”的通病。 往往都是还没当上皇帝,就摆起皇帝谱了。 比如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欧阳娜娜潮牌、王鹤棣潮牌和鹿晗潮牌。 大家讨论的一个点是贵,一件浴袍敢卖988;一个是质量不行,一件外套做工极差敢卖1500。▶ 图源:微博网友 说实话,奢侈品敢卖这个价格,肯定会被同行耻笑——这么低,还好意思叫奢侈品? 一件浴袍卖一万块都算地板价了。 但潮牌们卖十分之一的价格,消费者们就各种不服。 可潮牌们忘了,这个世界的规则由精英定义,不管普通人服不服。 时尚潮流亦是如此。 很大程度上是潮牌们弄错了打造品牌的逻辑,不该将第一把高价的镰刀割向普通的粉丝群体,误以为价格上去了,品牌就高端了。 奢侈品牌打造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战争,征服了精英,也就征服了大众。 ▶ 图源:路易威登奢侈品的逻辑正是如此,在上百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它们在将自身打造为精英生活一部分的同时,也早已掌握了时尚话语权,是它们定义了时尚、潮流。 所以,欧阳娜娜、鹿晗潮牌的问题根本不在价格,而是他们没有精英阶层的背书。 普通人不认可以,但精英阶层的认可可以为品牌镀上一层自带滤镜的传奇调性。 逼格有了,调性也有了,价格也就高了。这叫顺其自然。 这种情况下,贵也好,割韭菜也罢,普通人的吐槽,多数情况下也都落入到“酸”的话语体系。 所以我强烈建议,潮牌们在品牌逼格、调性没建立起来之前,千万别本末倒置,学奢侈品那一套。 因为消费者天然地会区分。 你见过哪个奢侈品消费者买完之后一直在讨论质量好不好?用成本算价格? 引发热议的从来都是迷之操作的昂贵新品、大呼看不懂的秀场大秀。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奢侈品们的目的,正是这种普通人看不懂的“时尚”,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区隔度。 毕竟对于奢侈品而言,要扩大品牌的受众群就等于稀释它的价值,因为这不仅会使品牌丢失一些独特之处,还会腐蚀那些精英群体、那些想法独到的领导者实现梦想的潜能。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lv“剔除”年收入300万以下的客户。 但潮牌的尴尬就在于,没有逼格,却空有价格。 结果价格还太低了,导致普通人瞧不上,有钱人也瞧不上。潮牌跟随流行,奢侈品创造流行 跟随or创造流行,我想这是潮牌和奢侈品的本质区别。 最开始的陈冠希也好,后来的李晨、周杰伦,白敬亭也罢,很大程度上他们对潮流的理解都在跟随消费者的口味而变。 年轻人喜欢什么,他们就发布什么,从这个角度讲,一点也不符合潮流圈的real精神。 虽然他们嘴上不承认,也像奢侈品一样依葫芦画瓢搞什么春夏、冬季系列“引领”潮流。 ▶ 图源:微博但就像选秀idol黄明昊基础款T恤印个logo就敢卖600引发的争议一样。 本质上不是因为胆子大,恰恰因为胆子小,怕像奢侈品发布会“奇形怪状”的设计连粉丝都不买账了。 不是时尚敏锐度不够,是没有引领潮流的底气与底蕴。 但奢侈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似乎“一身反骨”,从来不会考虑消费者需要什么,而是从一开始就遵循了扔掉“定位”的反营销法则。 对于奢侈品来说,自身的独特性才最重要,无需与竞争者进行什么比较,也无须考虑当下的消费者喜欢什么。 它直接宣称“我就是我”,而非“我要看情况而定”一这正向定位的概念所暗含的意思。 ▶ 图源:路易威登于是,我们看到奢侈品们在时尚秀场里的“反叛感”——用一些反大众审美、反常规的设计制造冲突。甚至春天还没过完,秋冬的时尚就开始引领了。除了提前发出品牌声量卖货之外,还纯粹想告诉你: 你有不喜欢的权利,但奢侈品用定义未来时尚、潮流的权利,告诉你不喜欢,不是奢侈品不行,而是你不懂。 当然,这里面的内在逻辑没有变,将产品价值置于基底,辅以艺术、文化、精神、理念进行pua,最终内化为大众认可的时尚规训。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十年前二十年前的LV包袋放在现在还有回收价值,哪怕是20年前买的劳力士、欧米茄放在现在也依然可以保值不错的保值率。 我们熟知的LV neverfull、speedy、alma、keepall都是上世纪的产品,但是到了2023年依然存在,并且长盛不衰,且每年还会调价。▶ 图源:小红书这就是奢侈品时尚定义权的魔力。 而二十年前风靡全国的韩流审美,如今却成了杀马特的笑话。 这就是大众定义的时尚潮流难以逾越的时间鸿沟。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源于奢侈品这种对所谓“精神、文化、故事、艺术”的追求以及对消费者的“叛逆”,让自身拥有了超越时间周期的流行性,而不被消费者审美牵着鼻子走。 而这,正是潮牌遥不可及的梦!
手机扫一扫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
周一至周六:09:00-12:00
13:30-18:30
投诉电话:15107082018
18321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