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年开学季,都是学生群体与家长集中采购的节点,被视作中国零售市场的“黄金赛段”。它不仅带动学习用品、数码产品、服饰等消费热潮,也成为品牌营销与广告创意的必争之地。2025 年的开学季,一边是“买文具、换装备”的刚性需求持续释放,一边是“国货潮、IP 联名、沉浸体验”的品牌玩法层出不穷。本文就来探讨今年开学季呈现出的营销风向。
一、“抢跑”与“科技”成为开学消费新特征 从文具到教辅,从书包到数码产品,开学季始终承载着学生和家长的集中采购需求。今年各地商圈、文具店、书店都迎来人流高峰:从作业本、练习册到多功能笔袋、卡通文件夹,传统学习用品销量依旧稳健增长。尤其是教辅材料和工具书,几乎是“人手一份”,折扣促销叠加消费热情,让书店成为开学季的流量场。
随着“智慧校园”“数字学习”深入推进,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产品已成为开学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抖音电商数据显示,数码类产品销量同比明显增长,特别是智能手表销量同比增长 50% 以上,运动相机、AR 眼镜等新兴品类热度高涨。政府补贴与电商促销叠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群体“换新”需求。开学季已不只是买笔买本,更是“装备升级”。这既体现出代际消费升级的趋势,也凸显“开学消费”不再局限于课堂所需,而是向数字化生活、个性化表达延伸。 不仅如此,在性价比与设计感的双重驱动下,国货品牌成为学生和家长的首选。从文具领域的“得力”“知心文具”,到数码领域的大疆、小米,再到服饰定制化校服,国货凭借技术创新、价格优势与文化共鸣迅速崛起。数据显示,抖音电商开学季活动中,国货销量普遍增长 200% 以上,学生群体对国货的认同感与消费黏性明显增强。
可以说,2025 年开学季消费市场的两大关键词是“提前”与“数字”。在广告营销层面,这意味着品牌营销需要在创意与渠道选择上突出“价值感”与“实用性”。 二、品牌开学季营销如何抢占心智? 如果说消费市场的变化揭示了“买方逻辑”,那么品牌的开学季战役则折射出“卖方逻辑”。2025 年,多个品牌在开学季打出差异化组合拳,展现了营销创新与竞争升级的趋势。 ①国货品牌的崛起:情绪价值与性价比并行 得力文具借“超级文具节”联动《哪吒之魔童闹海》等顶流 IP,打造“文具×IP×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把文具从“学习工具”转化为年轻人的“情绪搭子”。这类营销不仅满足实用需求,更通过 IP 赋能释放情绪价值,成功拉近了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
②体验与仪式感让消费场景成为故事 FILA KIDS 将新品发布会变成“魔法学院开学典礼”,让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理解减负书包的卖点。这种“沉浸式叙事”式的广告创意,实质上是在把产品功能转译为体验故事,使品牌传播兼具教育性与娱乐性。广告不再只是卖点的呈现,而是与消费者共同创造记忆的过程。
③平台与明星提升话题与互动 天猫邀请何浩楠担任“国补大使”,通过短片+直播的形式释放“多重补贴”信息。这种娱乐化传播让抽象的“国补政策”具象化、轻量化,更容易形成社交媒体上的二次传播。这提示广告人:面对复杂的价格与补贴信息,如何用故事化、符号化的表达降低理解门槛,是提升转化的关键。
从这些案例来看,2025 年开学季营销的核心趋势是:价值导向的实用信息传递 + 情绪共鸣的体验设计。品牌不仅要告诉消费者“买什么更划算”,还要塑造“买的过程很有趣”“买的东西很有意义”的消费氛围。 三、开学季的未来营销方式展望 结合消费市场与品牌营销的变化,广告营销行业的第一大趋势是节奏前置化与价值导向化。开学消费的高峰已从 9 月推前至 7–8 月,这意味着广告投放的战役也必须提前布局。品牌需要更精细地规划传播节奏,以“早预热、长覆盖”来覆盖消费者的全链路决策。同时,在通胀与预算压力下,消费者更看重实用与优惠,过于浮夸的创意反而会失去共鸣。广告人需要在“情感故事”与“实用信息”之间找到平衡,用真实折扣、直观卖点与生活化场景来赢得信任。 另一方面,情绪体验化正在成为开学季营销的新亮点。消费不再仅仅是购物行为,而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事件和社交活动。许多文具品牌通过 IP 联名把文具变成“情绪搭子”,也有的消费品牌则让新品发布成为沉浸式故事体验。广告行业应意识到,未来消费者愿意为“有参与感、有仪式感”的消费体验买单,谁能把促销转化为故事、体验和社交三位一体的综合场景,谁就能在开学季以及更多节点中脱颖而出。
结语:开学季提供的不只是节点营销的案例库,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消费者心态的转变、品牌传播方式的革新,以及广告行业自身的进化方向。未来,谁能在“务实”与“情感”“优惠”与“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