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 5 月 4 日电 适值北京大学广告学专业建立 30 周年之际," 面向未来的全球广告发展 " 国际研讨会 3 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当下广告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在致辞中表示,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文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为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庆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司长柴保国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全国广告收入连续突破万亿大关,广告产业的活力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在百年变局大背景下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明显。
" 未来要深刻理解广告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充分挖掘广告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广告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推进广告发展数字化、品牌化、规模化。" 柴保国表示。
柴保国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指出,当前新闻传播学科正在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这一特征在广告学科更加明显。在面向未来传播的态势下,打造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便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需要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发展实践的机遇,重构学科框架或结构,重塑和迭代专业内核,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行业需求以及国家需要的人才。
胡正荣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德寰表示,广告其实是付费的宣传,其核心是 " 宣传 ";而宣传的核心又是 " 沟通 ",是造就 " 概念化 " 的社会事实。品牌是营销传播的核心追逐,口碑则具有中枢调节作用。所以,在意义互联网时代,广告的未来需要拥抱技术、关注人类行为变迁、更新迭代、建构 " 概念化 " 的社会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