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一位TikTok美妆博主的带货视频被发现造假痕迹,评论区风向瞬间转变为“大型翻车现场”,合作的品牌因此受到牵连,招致大量差评。
一时之间,TikTok平台掀起一股“拔草”潮流。彼时,#deinfluencing的观看量突破1亿次,发酵至今,这个话题标签相关视频的播放量突破5亿次。与这个趋势相类似,#dontbuy相关视频播放量已突破1亿次。
那么问题来了,#deinfluencing为何如此火热?KOL营销是否已经失灵?品牌方如何用好KOL营销这柄双刃剑?
“种草”和“拔草”,一体两面
回答以上的几个问题,让我们从KOL营销兴起的原因说起。
这种营销方式的普及与用户对在线广告的审美疲劳脱不了干系。铺天盖地的在线广告轰炸使得用户对广告信息脱敏,即使用户看到广告,说服他们采取进一步行动更难了。雪上加霜的是,广告拦截器成为一部分用户离不开的应用程序,他们完全不想观看大部分广告。
与容易遭到拒绝的硬广相比,KOL营销整体更加“柔和”。KOL们因此成为品牌方越来越钟爱的合作伙伴。一场全球性的疫情永久地增加了大部分用户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为KOL营销的增长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