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于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定名为“设计之都”。在新发展阶段,上海全力推进设计驱动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活力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点亮民众美好生活、聚力共铸城市品牌。“上海设计100+”面向全球,持续遴选推广各行各业年度优秀设计成果。
今年“上海设计100+”共征集到年度优秀设计作品2542项,同比增长19.5%。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理念得到各方关注,从500强跨国企业到独立设计师工作室,申报作品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8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上海设计100+”进入到公众投票环节。为便于公众浏览,分段设置了赋能产业、时尚生活、健康生活、服务城市、洞见未来5个版块。为让大家更多了解和喜爱设计,Get更多投票密码,现推出大师导读系列,每天邀请一位设计领域大师/学院院长和大家一起看设计谈创新。
今日导读板块“赋能产业”,邀请中国工业设计领路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大师为大家导读。
设计,产业创新的新动能
工业时代以来,设计历经造物逻辑的设计、信息逻辑的设计、服务逻辑的设计,再到今天的社会创新设计。每一次转化都代表着人类对设计认知的飞跃,也推动着文明的不断演进。然而,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或手段,而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它是人们进行创新、探究和掌控世界的基石,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设计在推动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城乡融合、社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学界、产业界到政府,各方都在不同视角参与到设计的发展和实践中,让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设计的本体、边界及可能性都在不断地拓展和重构,映射着人类智慧的进步和未来的进化方向。
“上海设计100+”从五大维度呈现了业界在各个领域进行的设计探索,充分展示了设计在产业、城市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也呈现出设计与更多板块的融合状态。
今天给大家重点介绍的版块是“赋能产业”:
A1-A20智能交通及海工装备设计
从汽车、高铁、船舶到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中国交通工具及海工装备设计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站在智能化时代的新起点,新交通工具设计为人们创造出更舒适、更合理、更智能的出行方式和体验;站在服务系统的角度,“以人为本”,注重设计的人性化、可持续性与共享性;站在未来的坐标,面向星辰大海,从社会、环境、人性、自然等多方面进行有效地探索。
A21-A39高端装备和机器人设计
高端装备和机器人设计在现代工业制造和智能化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型的重要保障。面对社会和市场的快速变化,“高效智能”“绿色环保”“以人为本”“人机互助”等设计理念正不断引领着该领域的发展。以设计链接新兴技术,加强科技转化;以设计引领消费需求,加速应用推广;以设计驱动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