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无处不在”已经是人们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打开页面会看到环绕屏幕分布的广告遮挡住页面的内容,追着广告页面关闭时总会点进另一个链接里,打开APP时会被高灵敏度的“摇一摇”送进购物界面。而这种情况的背后,是用户注意力资源愈发稀缺。商家为了吸引用户停留和跳转,选择将广告放置在用户目光所及的一切地方,然而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用户的权益。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广告监管领域行风突出问题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进一步加强了对广告监管领域行风建设工作的指导,其中就明确要求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互联网广告治理注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如何推动互联网广告领域实现明显好转,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成为治理过程中应该探讨的课题。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互联网广告仍需规范
《通知》对互联网广告的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知》第六条规定,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开展互联网广告领域治理工作,紧扣直播带货广告、弹窗广告等新型广告形式,加大互联网广告乱象清理整治力度。
可以看到,这条管理要求基于互联网广告呈现出的乱象——无法关闭、误触跳转、强制消费、自动下载应用、虚假宣传等。
黑猫投诉平台上可以窥见互联网广告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有用户投诉称,购买的小米电视存在开机广告,联系小米客服要求关闭广告却被告知无法操作。有用户发现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应用开屏广告始终保持着“摇一摇”等跳转功能,用户误触后会跳转至电商等平台。有用户被翼支付的“信用卡超值券包”广告吸引,并在查看了优惠券使用规则后购买,开通后却发现券包的实际情况和活动页面的标注不一致,且不支持退款。另外,有的用户在支付平台遭遇“50元购200元话费”弹窗广告,购买后却需要下载第三方APP,而推广和购买页面并未说明情况,申请退款后毫无音讯,有的用户则在支付后发现充值号码归属陌生人,有的用户则在支付详情页面发现充值的话费变成了快手币。
投诉的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出了质疑:“为什么平台能允许弹出这种广告?”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国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越来越多元化,而目前来看,互联网广告服务的规范和治理,主要面临的难题是市场需求量太大。
而需求会催生相关的市场。在业内看来,业务模式和收入来源的单一使得大部分互联网广告提供平台主体很依赖这些广告。
以弹窗广告为例,在淘宝平台可以发现,依然有商家打着“智能获客”“精准营销”的招牌做“病毒式营销”的生意,部分店家甚至表示现在仍然可以很隐蔽地做出“弹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