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跳转广告“陷阱”何时休?

   2024-01-19 中国经济网440
导读

新闻背景: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发布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包括“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等问题。其中,“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问

 

新闻背景:

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发布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包括“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等问题。其中,“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问题,令消费者不堪其扰。

用户苦跳转广告久矣

跳转广告为何成了“过街老鼠”?难看也就罢了,“没完没了”更让人心烦。尽管监管已屡屡加码,但跳转广告总能找到“突破口”,给你整点新花样,易误触、“摇一摇”已是老套路了,有的跳转广告甚至伪装成普通帖子,让你不知不觉就“中计”。

用户苦跳转广告久矣。烦人的跳转广告,不仅影响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困扰,而且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不仅如此,它还有可能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甚至为网络诈骗开“后门”。

广告“乱跳转”为何屡禁不止

如果说“摇一摇”分红包、加好友,尚属有意义的功能开发,那么高度灵敏约等于强制跳转的“摇一摇”广告,则只让人看见唯利是图的技术霸凌。注意力经济的时代,用户点击与广告收益息息相关,于是某些App便利用跳转广告来骗取用户点击。即便面对用户的反感和有关部门的明确要求,某些商家仍然不肯放弃这块巨大的利益蛋糕。

事实上,有关部门针对广告“乱跳转”的打击一直在进行。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就对“摇一摇”等诱导用户的操作做出了明确规定。然而,某些App厂商、广告投放者却玩起了“猫鼠游戏”,在技术手段、市场竞争等方面变换花样。监管部门调查取证工作量大,一时难以有效处置。由于维权成本高,很多用户即使感觉厌烦,也只能“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都给违规行为留下了操作空间,往长远看,会让违规者得寸进尺。

互联网广告当探索良性发展模式

以牺牲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困扰的方式来提升广告收益,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换来的恐怕是用户的用脚投票。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不足取也不可取。在强化行业监管的同时,广告投放者、App开发运营者以及行业组织应当共同探索、优化广告效果评价模式。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用户权利,秉持技术向善的理念,才是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之路。对于App平台和广告投放者而言,要改变现状,除了遵守法律法规、形成行业自律之外,还要探索良性的广告模式和商业策略,把广告做得质量更高、更有创意,其商业价值的实现才能更有效果、更有意义。

(以上综合人民网、北京日报、红网、广州日报)

V视角:

@乡音年糕:没啥用,我禁用了某些权限,该跳转还是跳转。

@枝江首席鉴急师:某些App把这个条款加在用户协议里,不同意就用不了软件,你有啥办法。

@飞翔的大囧:用户不投诉,就没人管“摇一摇”跳转广告。

@小鸟游六花:这个跳转广告绝对是业界最烦人的发明了,条条大路通购物App!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投机取巧的跳转广告,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强制交易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既然是违法行为,却为何屡禁不止?运营者违法成本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是重要原因。如果违法者一直有利可图、有空子可钻,那么跳转广告的“陷阱”就会不断重复。希望相关商家在加强遵纪守法的同时,还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切忌唯利是图,良性的广告模式和营销策略才是多赢之道。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guanggaoj.com/news/show-37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37800832@qq.com。
 

重庆新长图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89号-3公网安备渝公网安备50010502504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