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年销540亿美元,覆盖超10万终端,麦克莱恩McLane的“中间商”生意逻辑

   2025-04-17 810
导读

中国当下的零售变革,无论是会员超市、折扣零售还是即时零售,以及倒逼着商超调改、便利店调改,都是在提高产业链效率。提高产业效率,必然会涉及供应链调整,经销商作为供应链的重要中间环节,是受冲击的重灾区。以

中国当下的零售变革,无论是会员超市、折扣零售还是即时零售,以及倒逼着商超调改、便利店调改,都是在提高产业链效率。

提高产业效率,必然会涉及供应链调整,经销商作为供应链的重要中间环节,是受冲击的重灾区。

以至于很多经销商对未来的生意定位很是迷茫,不清楚未来在哪里。

实则不然,这个产业链调整的周期,所有发达国家零售发展史上都经历过。自然,“中间商”生意的解题思路,也能在全球零售史上找到答案。

本文简单分享世界“经销商”巨头麦克莱恩McLane的顶级策略,了解其北美零售变革下,是如何调整身段,适应周期并持续保持增长。



McLane的定位:

让“中间商”生意成为快消行业的基础设施

用经销商来形容McLane其实并不准确,更准确说,其已经完全进化成一家供应服务公司。

业务从最开始通过铁路和马车为德克萨斯州卡梅伦县(Cameron County)及周边杂货店供货,发展到如今拥有百货配送、餐饮配送和酒水专营三大业务板块,覆盖全美。



麦克莱恩McLane供应链服务覆盖的三大主要领域

其更是凭借拥有的85个配送中心(百货26个、餐饮45个,酒水14个)、1.1万辆自有卡车、2.48万员工、在库周转超5万SKU的商品,构建起了深度覆盖超10万终端(百货4.6万,餐饮3.2万,酒水3.0万)的全美最大供应链网络。

这家1894年就已经成立的经销公司,伴随着美国零售发展穿越了几个周期,如今已是北美快消行业“水电煤”一般的基础设施存在。

基础设施类生意,往往都很类似,大规模低毛利,护城河极高且现金流持续稳定。也正是对这类生意的偏好,使得巴菲特公司伯克希尔于2003年从沃尔玛手中收购了它。

根据伯克希尔的最新财报披露,2024财年其营收突破540亿美元大关,利润更是得益于AI技术带来的红利罕见的突破了1%,从2023年的0.86%提升至1.2%(6.5亿美元)。 



从最初的区域经销商逐步发展成为全美供应链服务巨头

目前,其百货配送服务的零售连锁客户包括沃尔玛(Wmart)、山姆会员店(Sam)、WalgreensPilot Flying J、Circle K、Wawa、TargetLove's、Kmart、Family Dollar和AAFES等。餐饮配送板块也在为塔可钟、肯德基和必胜客等知名连锁企业服务。

McLane用其自身发展揭示了一个不可撼动的事实:“中间商”生意不仅不会随着产业链效率提升消失,反而会成为快消行业的基础设施。



零售变革时代
Mc
Lane的应对之术

我们把精力聚焦于北美市场60/70年代至今,即当时零售变革开始,随后出现并兴起了山姆(Sam)、开市客(Costco)、Trade JoeTarget等一批新零售物种的阶段,来看McLane是如何应对变革的。

坦白说,零售变革对经销商而言未必是坏事,甚至可能是大机遇。McLane在1970年走出德州,开始全国化发展,完全是在这个零售变革的周期里,通过腾挪让自己从区域小经销商成长为全国性供应链服务公司。

这个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McLane关键的业务动作:服务客户多元化、阶段性拥抱巨头、延展产业链服务深度、善用技术降本增效。

零售变革,新渠道必然冲击老渠道,采取多元化服务举措,构建网状业务,减少单一依赖,以此缓解变革冲击。是McLane能成为行业基础设施最关键的践行原则。



McLane服务的代表客户

只有服务的客户足够有广度,甚至覆盖全行业,才能称为行业的基础设施。

  • 1967年其与7-Eleven母公司Southland签订配送协议,成为全美最早系统性服务便利店的分销商。避开了传统超市竞争,瞄准24小时零售业态的增量市场

  • 1968年签约Red&White连锁品牌成立非食品事业部,覆盖健康美容产品,实现"一站式供应"能力

  • 2000年收购Ameriserve成立餐饮配送事业部,切入连锁餐厅供应链,打破单一零售依赖

  • 2010年收购Empire和Horizon公司,以独立品牌运营酒水供应链

  • 2016年后拓展业务至军事基地供应链,开拓特渠业务,2024年已经覆盖全美85%军事单位;

坦白而言,即使如此还远远不够。McLane优秀之处就在于,其会阶段性调整自己的战略,在全国化的过程中,深知如果仅仅依靠自身完成布局是困难且漫长的,阶段性拥抱巨头,能够更快速完成基建覆盖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1990年的时候,其会选择卖给沃尔玛,成为沃尔玛深度绑定的战略服务商。

虽然我们一般会顾虑,绑定客户,会有站队倾向,从而损失行业其他客户资源。事实确实如此。

但拥抱巨头,在McLane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利益是远远超过损失的。

1990年McLane卖给沃尔玛之时,其营收体量仅有30亿美元,但在2003年巴菲特从沃尔玛手中接手McLane之时,其营收已经达230亿美元,且沃尔玛业务占其销售的35%(80.5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经此合作,McLane拥有了全国化的供应链服务能力,这是大客户服务最稀缺的。

也正是这种能力,让McLane敢在2012年收购餐饮供应链巨头Meadowbrook Meat(年销售60亿美金),承接服务塔可钟、肯德基和必胜客的业务。

和当下中国零售变革一样,美国零售巨头们,发展过程中也开始涉足自有商品的开发,这对“中间商”自然影响不小。

同样,McLane为了对抗影响,也拓展了产品开发板块,以此加深自己的产业链深度。

  • 2010年代初期,成立了子公司CVP(Consumer Value Products),独立运营自有品牌开发,为客户提供低于市场主流品牌20-50%的商品,增强中小渠道粘性

  • 2010收购Empire后依托其酒水供应链能力,开发特色酒类产品如精酿啤酒;

  • 2012年通过Meadowbrook Meat为连锁餐厅定制预制菜与调料包。

市场卷效率,McLane除了面对零售客户去“中间商”的挤压外,也面临同样其他供应链服务公司的竞争,因此如何持续保证自己的业务高效率,也是其始终在探索的关键。

特别是在美国高人力成本的环境下,通过技术改善履约成本,更是McLane极为重视的板块。

  • 1960年代起便引入计算机系统管理仓储和配送网络在1990年和沃尔玛整合阶段构建完善了全美网络体系;

  • 2010年收购Empire与Horizon公司后启动酒水专营业务的数据化升级,整合物流温控技术

  • 2012年收购Meadowbrook Meat后,引入冷链温控算法和多温区配送技术,支撑快餐连锁的精准配送需求;

  • 2017年投资1.5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设首个智能仓储中心,引入机械臂、高速传送带(速度达60英里/小时)和AI分拣系统,日均处理量从8万件提升至32.5万件,效率提升400%

  • 2018基于AI的物流路径规划系统投入运营运输成本降低25%,准时交付率提高40%,覆盖便利店、餐厅等差异化时效需求

  • 2020年加中台建设,投资1.2亿美元升级Databricks数据平台,实现所有终端的全链路可视化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35%

正是这些关键动作的持续精耕细作,让McLane能常年维持5-6%的毛利,~1%的净利润水平下,逐步扩大发展,最终成长为全国性供应链服务公司。



时代机会很多

经销商们还有很大空间

中国零售当下的产业变革周期,或许还有5-10年甚至更久。

在这个区中间商的过程中,经销商如果只是着眼于当下,看到的全是问题。但如果看更发达的市场,看到的更多是机会。

至少成熟的零售市场经验告诉我们:1. 市场永远需要“中间商”服务;2. “中间商”是快消市场水电煤般的基础设施存在。

只是相比于McLane这种供应链服务巨头而言,中国当下无论是经销生意还是B2b平台生意,生意状态(无论是企业意识、数字化能力还是仓配基建的投入水平等等)都存在较大差距。

有差距就意味着有机会。

虽然这个发展过程是淘汰性竞争的,产业发展规律不可逆。但是最终成为一方市场的基础设施,还是选择离开市场,更多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经销商自己手中。

想对思路,多和标杆企业学习,依然还有很大机会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guanggaoj.com/news/show-428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37800832@qq.com。
 

重庆新长图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89号-3公网安备渝公网安备50010502504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