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三河市推行店招 “禁色令”,强制要求商户门头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有网友发现蜜雪冰城已经换成了陌生而不符合品牌调性的红底牌匾。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4月14日晚间,中国广告协会也对此事作出了回应。 早在2024年10月,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就曾在某市场提出“广告牌改底色”的要求。 2025年4月,这一政策以“禁色令”的形式正式落地,要求商户门头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却让当地商家陷入了困境。许多商家表示,他们只接到了口头通知,对于政策的具体依据和补偿措施却一无所知。一些商家为了遵守规定,不得不更换招牌,这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还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经过数日的发酵,4月14日晚,这一消息冲上热搜。
4月14日,中国广告协会微信公众号刊发评论文章《尊重规律 依法管理 促进消费 美化城市》,对此事作出了回应。 中国广告协会指出,像蜜雪冰城、肯德基等国内外品牌,经过多年投入积累,其标志性的招牌,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消费者一眼就能识别,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旦招牌颜色被强制更改,品牌辨识度大幅降低,甚至会让顾客误以为是“山寨店”,对品牌形象和商业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协会认为,城市店招管理应该遵从市场规律。店招作为商业广告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店铺的标识,更是品牌传播的有效载体。在三河店招事件之前,也有不少城市发生过类似情况,中国广告协会标识专业委员会也通过不同渠道反映过意见,呼吁有关管理部门重视广告店招规律和功能作用,尊重店主的创意。 协会指出,广告店招对城市商业发展、文化氛围营造有重要意义,合理的城市管理与广告店招发展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征求行业组织的意见,确保政策既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又能保障广告行业的正常发展。 在事件发酵过程中,众多媒体也纷纷发声。人民日报指出,以行政指令简单强制统一招牌颜色,明显损害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增加商户经营成本,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扰和不便,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一种伤害。 同时,人民日报在文章《商家招牌禁用“红蓝”,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中连发三问:招牌为什么要拆?是否经过合法合规的流程?谁来承担商户被迫更换招牌的损失? 这些问题都亟待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答复。 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
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目前,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已被免职,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廊坊市还强调将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专家指出,城市治理需要在“面子”和“里子”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城市的外观和形象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城市治理更应关注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商家的合法权益。 在制定政策时,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对商家、消费者的影响,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此外,专家还呼吁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更加慎重,避免轻率行事。 对此,中国广告协会表示,三河市的 “禁色令” 应该是一堂深刻教育课,在城市管理中,应正确处理好城市形象与广告店招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和商户权益,让广告店招更好地服务消费、提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