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
死去的回忆在猝不及防的时刻,传出了久违的消息。不久前,以光伏作为主要业务的中科云网收到了法院判决书,要求中科云网向投资者赔偿三千多万。同时投资者还要求中科云网的前控股人孟凯进行连带赔偿,于是,消失了几年的前餐饮首富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而中科云网的前身,正是当年孟凯亲手打造的国内民营餐饮第一股——“湘鄂情”(全名北京湘鄂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作为高端餐饮代表之一,湘鄂情有过无数高光时刻,创始人孟凯凭借一己之力,将四张桌子拼搭而成的“苍蝇馆子”,一步步打造成了响当当的餐饮帝国,巅峰时期,湘鄂情的门店高达34家,遍布北京、上海等十余座城市,年盈利超过1亿元,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辉煌神话并没有维持太久。从门庭若市天天爆满,到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从中国驰名商标,到停牌更名;从跨界转型另谋他途,到创始人成老赖飞至国外......湘鄂情用短短几年功夫,把很多企业要走的路都走完了,起落之大,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那么问题来了,把一手绝世好牌,打成一手逆天烂牌,湘鄂情的大败局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疯狂跨界转型自救无果
连锁反应下兵败如山倒
随着节俭令的深入人心,餐饮业遭受重创,每月有15%的餐饮企业阵亡。中高端餐饮更是首当其冲,主打商务宴请的湘鄂情,业绩急转直下,门可罗雀。
慌乱之中,孟凯转向竞争激烈的大众餐饮,而这也为湘鄂情的衰败埋下了伏笔。由于先天基因不同,湘鄂情的各项优势都变成了劣势,很快,湘鄂情出现大面积亏损,亏损金额高达5.64亿元。
大众餐饮梦断,举步维艰的孟凯走向了更加“病急乱投医”的转型之路。2013年,孟凯以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江苏一家环保公司51%的股份,这个交易让孟凯寄予厚望,但媒体很快就爆出,这家名为晟宜环保的公司,只是一家投资公司,旗下根本没有具体的业务,还涉及财务造假。
一击不成,孟凯又想收购两家安徽的生物公司和影视公司,但最后都因为资金和不熟悉业务等问题,以失败告终。2013年一整年下来,湘鄂情营业额持续下降,加上孟凯的一系列“极限折腾”,湘鄂情在这年里的亏损高达5.6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788.86%,超过了过去五年净利润的总额。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在2014年还不能扭转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但深陷其中的孟凯并没有选择及时回头,反而越来越疯狂。
2014年5月,宣布与中科院合作建立大数据实验室,称未来3年将投入不低于1亿元,作为联合实验室研发运营资金,双方将展开网络新媒体及大数据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推广,同年7月,湘鄂情更名为“中科云网”。
值得一提的是,湘鄂情曾在2012年发行了5年期、票面利率6.78%的4.8亿元“ST湘鄂债”,发行约定,“ST湘鄂债”在存续的第三年末,投资者可选择将持有的部分或全部债券回售给中科云网,回售部分债券的兑付日为2015年4月5日。这一次发债,给湘鄂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2014年5月,湘鄂情又募资数十亿投互联网,然而,后来的24.8亿定增转型大数据计划泡汤了,形势更加雪上加霜;2014年末,中科云网原来的42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9位已经离职,彼时苦苦支撑的餐饮门店只剩了8家,当年1-9月未经审计净利润除上海徐汇店以外均亏损数百万元,而上海徐汇店的净利润也仅有不到2万元。
自救无门,孟凯撑不住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眼看公司债回购即将到期,ST云网仍有2.41亿资金缺口,构成实质违约,证监会以涉嫌违反《证券法》为由,对孟凯立案调查,这是孟凯继成为餐饮首富之后,创造的另一个新纪录——国内首个本金违约的公司债纪录。
为了应对危机,孟凯无奈转让了包括“湘鄂情”“湘鄂缘”“荷舍”等在内的164项系列商标使用权,获得2.3亿元转让款,其抵押的全部股权也被拍卖。
至此,曾经让孟凯站上人生巅峰的湘鄂情,与他再无关联。经历大起大落后,孟凯远走去了澳大利亚,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
回国复出主打亲民路线
奇迹终究还是没能上演
2017年下半年,在澳大利亚待不住的孟凯选择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深圳,准备东山再起。
虽然孟凯一直试图收回“湘鄂情”的商标,以及夺回中科云网的控制权,但遗憾的是,孟凯最终夺权失败,其在公司的股份被全额拍卖,中科云网公司控股股东由孟凯变更为上海臻禧,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上海臻禧实控人陈继,孟凯彻底出局。
属于孟凯的时代落下帷幕后,孟凯又把希望放在了儿子身上。2021年,孟凯之子孟森成立了北京新湘鄂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为了这次“整装出发”,孟凯特意请回了1995年创业时的元老级团队,并在传统菜品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芥末虾球、澳洲牛排等创意菜,以及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多种饮品。
不但如此,新湘鄂情也在定位上撕掉了原来的“高端餐饮”标签,提出做“老百姓的生意”,强调性价比和亲民路线,大厅消费人均100元以内,包间多一些宴请专供菜品,人均消费也不过200元至300元。
或许是情怀元素,或许是因为好奇,新湘鄂情在开店之初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还吸引了不少网红、主播前往打卡。然而,这种座无虚席的火爆并没有持续太久,新鲜劲过去后,新湘鄂情逐渐人气冷清。
反反复复的疫情,又加剧了新湘鄂情的经营困境,为了扭转颓势,孟凯又将重心移到了“预制菜”上。
新湘鄂情与京东合作,推出“湘鄂情八大碗系列”预制菜,均为湘鄂情酒楼的经典传统爆款,有梅菜扣肉、小米海参、糯米牛肉、珍珠丸子等。最贵的40元出头,便宜的还不到20元,分量在270克至320克之间。
孟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会根据不同城市消费者的喜好,对菜品不断更迭、升级和调整,菜品数量有可能达到上百道,还发出了“线下开店不如线上开遍全国的”豪言壮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预制菜的江湖里,新湘鄂情并没有竞争优势。新湘鄂情已于22年初关店停业,在京东主营“湘鄂情八大碗系列”预制菜的湘鄂情京东自营旗舰店也已闭店,新湘鄂情依然没能逃过“昙花一现”的命运。
湘鄂情的前半段成功,在于踩中了政务商务宴请的风口,但这个风口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反观湘鄂情后半段的失败,在于频繁跨界不断吹大泡沫,以至于最终覆水难收,拖垮了自己。
餐饮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提供美味、营养、安全的菜品和优质的服务。对比之下,反复横跳的湘鄂情无论湘菜、鄂菜、粤菜等菜品,还是服务和环境,都没能形成自己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反而将成功寄托在“公款吃喝”这一不可控因素上,当外部环境遭遇突如其来的变化时,轰然倒塌也就在所难免了。
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湘鄂情用自身血淋淋的经历,深刻诠释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