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预制菜会成为调味品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吗?

   2022-10-28 3180
导读

快消品市场在全球流行病的大环境下受到很多影响,很多企业就此衰败,但在商业市场,有衰败的就必定也有兴盛的。预制菜就是在此大环境下崛起的一匹黑马!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超九成连锁餐饮

快消品市场在全球流行病的大环境下受到很多影响,很多企业就此衰败,但在商业市场,有衰败的就必定也有兴盛的。


预制菜就是在此大环境下崛起的一匹黑马!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超九成连锁餐饮企业开始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缓解堂食业务暂停带来的现金流压力、消化春节旺季备货库存。
疫情推动新的消费场景出现,加速预制菜销量增长,根据《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2021年预制菜销量同比2020年增长16倍,其中春节以来1-2人小包装半成品菜成交额同比增长3.5倍。就地过年推动预制菜销量大增,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1网上年货节启动以来,年夜饭系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6%,其中半成品增长380%以上。
随着预制菜市场的火爆,上下游企业纷纷入局。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2020年,预制菜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0年之最,全年1.33万家。截至2022年1月底,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6.8万家,以中小企业为主。
02
预制菜只能是锦上添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预制菜的这个行业。
现阶段预制菜的爆火带给了大家无尽的想象,对未来的展望,各大咨询机构都认为预制菜会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2.jpg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制菜未来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56亿元。
根据《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未来3-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并且,参照普及率更高的日本,预制菜在当地的渗透率已接近60%,其中,TOP1日冷公司,市占率高达20%-24%。而国内预制菜的渗透率仅为10%~15%,并且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未来发展潜力显著。
从数据来看,预制菜的未来发展会一片光明,这一点无容置疑,但一个行业的发展必定也少不了荆棘塞途,现阶段的问题主要分三点:
1. C端教育不足    
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方便快捷的预制菜确实算得上是“懒人福音”。
但方便快捷既是预制菜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为什么要这么说?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碗味道相差无几的汤,一碗是你或者厨师熬了足足8个小时,而另一碗你或者厨师仅熬了半个小时,你品尝过后会觉得哪一碗更好喝呢?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大部分人都会认为“熬了8小时的汤”更好喝。
为什么?
相信大家都听过鸡蛋理论,人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消费者会认为如此快捷可得的预制菜,味道大概率是不如花了心思的菜品美味。
像西贝推出的初代“贾国龙功夫菜”可能就对此深有体会,贾国龙看好预制菜板块并且以自己名字命名打算大战一番,但大批消费者将无烟火气的功夫菜称为“高价罐头”、“飞机餐”。单纯为了填饱肚子是可以接受预制菜的,但想要让消费者用餐饮店堂食的价钱购买预制菜有些困难。
再忙也不想被剥夺品尝美食的权利。
并且中国人普遍认为,冷冻过的食物没营养,“速冻饺子总是不如自家包的好”。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营养价值并不会流失太多,味知香的年报上也有解释:“速冻技术是指快速将食物的温度降低到远低于水的冰点(通常在-18℃以下),食物中的水分则会进入一个“过冷”的状态。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小到不会破坏食物的细胞,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保证速冻后的口感。”可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认知以内的真相,教育C端消费者是一大难点。
除了固有观念作祟,近些年接连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越来越有抵触心理。
比如2018年11月就曾曝光出料理包工厂令人作呕的生产环境,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今年,吉野家又被曝出有食品质量问题。
在前不久,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东方甄选”直播间里直言“预制菜是猪狗食”冲上热搜,有不少网友对此观点表示赞同。由此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并不算高。
预制菜美味还原度、营养、食品安全等问题都是消费者的顾虑,想要入局的调味品企业需要认真审视这些问题,推出的产品能否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2. 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必定会使得入局者竞争越来越激烈。
“疯狂扩张的预制菜市场”其实折射的是国内商业界特别有趣的一种现象:只要有人在一个板块赚了钱,紧接着就会有大批同行和外行蜂拥而至,迅速进行模仿,导致供给极大的增加,甚至远超有效需求。
大家都觉得站在风口上,谁都能赚到钱,但盲目的扎堆只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甚至是崩盘。
以趣店为例。今年7月份,趣店创始人罗敏高调宣布入局预制菜,邀请明星和自己一起直播带货;到了8月末,趣店在抖音的直播间已停摆;9月初,趣店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称由于与预制菜相关的营销费用增加,公司二季度营收净亏损613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趣店为发展预制菜业务,投入了大量的营销费用,但公司2022年二季度的营收却仅为1.054亿元人民币,较没有入局预制菜的2021年二季度大幅下滑74.4%。在此情况下,趣店表示,公司根据对当前市场状况的评估,决定削减预制菜项目投入,将采取裁员、终止供应商合作、清库存等一系列措施。
和趣店境遇类似的还有瑞幸咖啡前董事长陆正耀创建的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据媒体报道,日前,舌尖英雄在北京、郑州、成都等多地的线下门店经营上都存在连续关店的情况。
3.png
图源:明亮公司
一个企业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长远的发展必须稳住基本盘,盲目扎堆只会削减自己公司的实力。
3. 供应链难题
当前我国冷链市场尚未成熟,冷链流通率低、产品腐损率高、运输成本较高是冷链市场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冷链流通率仍较低、腐损率偏高,冷链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早期兴起的一批半成品菜公司,如青年菜君、我厨等,就是受冷链运输成本高、C 端需求点分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最终大多面临退出或萎缩的局面。
总的来说,预制菜的未来还需要克服很多问题。
聊完预制菜的问题,再看最开始的:“预制菜真的能给调味品企业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长吗?”似乎也有了答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面有提到调味品做预制菜的优势,我们可以看到所谓优势也只是一部分企业占有而已,同时入局难点重重,菜品研发、供应链、冷链费用等都是要考虑的。
对实力弱的企业来说,本职的品牌产品都没有做精,再多个板块也只是个负担;对实力强的企业来说,那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调味品企业想要入局,还需谨慎。


-END-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guanggaoj.com/news/show-20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37800832@qq.com。
 

重庆新长图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89号-3公网安备渝公网安备50010502504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