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民企故事会④|成就他人也就是成就自己——谢运良与湖南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的故事

   2022-06-13 晨财经62680
导读

社会责任这个词,被谢运良刻在了心底。他是宜章吉兴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全国诚信之星、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曾荣登“中国好人榜”,曾获第六届、第八届全国道德

 

 

社会责任这个词,被谢运良刻在了心底。



他是宜章吉兴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全国诚信之星、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曾荣登“中国好人榜”,曾获第六届、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谢运良在企业建立起两条扶贫生产专线,积极吸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入股,共联结带动帮扶11792人,分红总额保底达3036万元。20多年来,他初心不改,创造了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动人故事,也成就了企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20多年前的承诺从未改变



只有身受,才能感同。不到18岁,谢运良就只身远赴外地打拼,那种滋味,经历过的人最懂。谢运良总想,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一定要尽到社会责任。



一次,他走进堂叔谢志强开办的残疾人培训学校,堂叔无意中的一句话,让他迈出了助残的第一步。“如果企业做好了,能为残疾人做点好事吗?”听到堂叔这么说,谢运良当场一口答应。



1998年,谢运良回到家乡宜章县笆篱镇,创办了吉兴纸业。一开始,他就从学校招了6名残疾人员工。2014年,他又投资建立了湖南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一路发展,公司里招收的残疾人员工越来越多——他主动安排500多名残疾人在自己的企业就业,还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承诺,愿意承担起全县3700多名贫困群众的帮扶任务。同时,他还投资100万元建立起“残疾人之家”,投资400万元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如今,公司积极探索小额信贷、就业、工资转股权及社会扶贫等四种帮扶模式,五年来共联结带动帮扶11792人,其中通过小额信贷、省级重点帮扶残疾人3088人,县级重点遴选产业扶贫项目帮扶5520人。谢运良解释,他的企业里,残疾人员工与大家同工同酬,每年一样创优评先、购买“五险一金”;申请小额信贷的残疾人员工可按照10%的股权分红;员工中的贫困户如果愿意,可以将每月结余的工资与扶贫生产线分红收益留存下来,将之转为公司股权。“我们的政策现在覆盖两个乡镇、6253人,其中70%是残疾人,后期分红将持续到2025年。”谢运良说。



把更多岗位留给残疾人



50%,这是谢运良的公司里残疾人员工的占比。“残疾人员工不是累赘,是宝贝。”他总这样说。



4月底,走进湖南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工人们忙忙碌碌,进行着光缆拉通、设备调试、卫生打扫等收尾工作。



“这条智能化流水线也是为了残疾人就业做打算。”谢运良骄傲地说。2021年,公司购入35亩土地,投资新建三期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建筑面积为16000余平方米,主要用于生产纸板及多功能办公用纸生产,其中,仅生产线的投资就达到2700万元。他介绍,2.5米高速瓦楞纸生产线正式投产以后,将是湖南省内运行最高效、设备配置最高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瓦楞纸板线,预计每天的产量可达到30万平方米,年产值超过3亿元,利税超过500万元。“我们的市场主要覆盖附近300公里以内,现在要加班加点忙生产。”谢运良说。



“我想,这五年要在湘南、粤北打造包装印刷的阵地,把企业做大做强,还要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每年回报社会。”谢运良计划着。因此,落地智能化生产线这一举措,是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提高产能的有力布局,也是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先手棋”。



“我们把残疾人就业放在第一位。结合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我们腾出老厂后,下一步准备再增加100名左右的残疾人员工,这样一来,公司里的残疾人员工会突破200人。”



谢运良认为,只要发挥残疾人员工的长处,他们能与大家做得一样好。“制作精品礼盒等需要人工粘合,适合残疾人就业,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坚持每年为社会做一件好事



这些年,从助残、扶困助学,到架桥修路、兴修水利,到改变办学条件、万企联村等,谢运良捐资500多万元,践行着对自己的承诺——“以后企业赚了钱,每年要为社会做一件好事。”



这些年,他实实在在地投身民生实事。“这也是一种担当。”他说,做企业就要担当起社会责任,要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近几天,“捷利桥”有了效果图。这座人行天桥,由谢运良投资300余万元捐建,将为宜章县人民医院门口通行的市民提供便利。“现在,桥已经进入设计阶段。”谢运良笑着说。



这不是谢运良第一次捐资修桥。2021年,他与妻子共同出资328万元,在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门口捐建了一座人行天桥“吉兴桥”。原本,高峰期时,这一路段交通不畅,学生、上班族、居民挤作一团。了解这一情况后,谢运良下定决心,要打破这一交通“肠梗阻”,让学生上学放学的路更安全。“去年12月,吉兴桥通了。”他高兴极了。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guanggaoj.com/news/show-11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37800832@qq.com。
 

重庆新长图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89号-3公网安备渝公网安备50010502504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