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来尼尔森IQ追踪中国购物者在主流渠道的各种表现数据,让超过90% 的零售商受益于购物者趋势研究,此次研究也一如既往地为您带来全面且深入的中国购物者画像,追踪疫情新常态下购物者购物习惯及在各类渠道内的行为偏好,带来最新购物者趋势和见解。
本次研究报告将从购物者渠道动态、零售商表现以及购物者洞察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渠道动态: 新常态下,零售环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哪些变化?购物者最常在哪里购物?购买频率及预算(食品及非食品)? 零售商表现: 影响购物者选择不同的购物渠道的关键因素及变化差异?提高哪些表现可以使购物者提高零售商的满意度? 购物者洞察: 购物者对价格及促销有多敏感?哪些品类促使购物者到店购物?不同频率的渠道购买者行为及购物任务有何差异? 疫情前后的消费态度有什么变化?
以下来自2021-22大卖场/超市购物者 趋势部分核心洞察节选
线下小业态崛起,传统大卖场结构性转变 尼尔森IQ研究发现,新常态下,线下零售购物渠道生态发生着显著的改变。线下小渠道崛起,表现良好,而传统大卖场却历经结构性调整。其中便利店增长喜人,门店数与销售额均保持高速增长,引领线下渠道小型化趋势,而其他小业态渠道的门店数增长则高于销售额增长。 线下渠道:门店数与销售额增长率 (2021年 vs 2020年)
大卖场超市购物者使用的购物渠道减少, 线上渠道重叠渗透率有所饱和 总体来看,与2020年相比,大卖场超市购物者使用的购物渠道有所减少。线上渠道的重叠渗透率基本保持不变,已经有所饱和﹐恐难再快速增长。而其他渠道受制于整体线下渠道光顾频次的下降,渗漏有所减少。
追求性价比,多数购物者购物以日常补货为目的 研究数据表明,更多购物者以补货为目进行购物,追求性价比,为了每日所需(如水果/乳制品)进行购物的消费者更少。平均来看,购物者在最近一次购物中的花费减少。
购物者对价格认知稳定,更加理性消费 尼尔森IQ研究发现,虽然在购物者的感知中,认为价格上升的人比例比去年减少,但仍有过半购物者认为价格在上升通道中。新常态下,购物者面对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倾向于“只买必需品/减少购买奢侈品”。
购物者对日常生鲜价格敏感度高, 对饮料零食愿意支付更高溢价 报告显示,作为日常采买中最重要的部分,购物者对新鲜果蔬与肉类鱼类等鲜食的价格敏感度最高,而对于零食、饮料品类的价格敏感度整体较低,说明购物者愿意为喜爱的包装食品饮料产品支付更高溢价来满足身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