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社区首页显示“无法访问此网站”的状态已持续了两个多月,今年5月底,其第一位正式员工,前执行总编宋铮联合部分前员工与热心网友发起“重启天涯”计划,计划通过直播带货筹集300万元。
随着5月28日至6月3日,七天七夜的直播落下帷幕,据宋铮披露,抖音直播间累计带货成交6451单,累计完成销售额36.1万元,预计利润8.43万元,打赏收入6.56万元,预计总利润14.99万元。
——||01||——
首次直播的中年人
直播首日,开播前不到三小时,原本设在上海的直播间取消了,宋铮没有公开原因。据一名现场志愿者透露,上海直播间临时因外部线路问题无法照常直播。
这导致直播全部放在了北京直播间,原本仅有两把办公椅的直播间,临时加入了沙发、书柜、绿植……俨如访谈会客厅。
开播不到一分钟时,不断有网友发弹幕说“听不见”“没声音”,直播开场便成了情景哑剧,“翻车”过程持续了约5分钟。
宋铮不断向网友解释,“我们这群四五十岁的人,都是第一次开直播,请大家原谅。”
次日,直播间收音再次出现问题,大家索性写了一张纸提示观众,“麦克风没电了,新买的马上到,重启遇到了很多困难,感谢不离不弃。”
期间,直播间还出现连线回声去不掉,机器烧停,主播畏惧镜头,介绍产品没有上链接、上错链接,库存量不足,等等各种情况,整场直播都充斥着混乱的气息。
“重启天涯”团队有近30名核心成员,分散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大家第一次合作,筹备工作大多都是线上联系,据“重启天涯”团队成员表示:
我们都是义工,东拼西凑,确实很不专业,主播也不专业,都不知道怎么带货。 主播旁边至少要有3个人,但经常就只有1个人,不知道被什么事情就抓过去了,必须优先处理另一个问题。 毫不夸张地讲,这种非常极致的直播(指七天七夜连续直播)对我们自己是地狱式的挑战,就我们十几个人,三班倒都倒不过来,每个人都很疲劳。 比起其他直播带货,我们全部是劣势,唯一的优势是豁出去干的胆量。
本以为万事俱备,尴尬的局面超出所有人预期。凭借一腔热情,这群抢救青春的中年人,希望通过情怀感召以前的天涯网友在直播间聊天、购物。但对直播的陌生、仓促感,始终贯穿在整个过程。
——||02||——
产品与受众不匹配
在巅峰时期,天涯社区的注册用户曾超过1.3亿,曾经有着如此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为什么现在连筹集300万元都如此困难?
直播“失败”或许和天涯社区的用户画像有着不小关系。
一方面,据天涯社区披露,其覆盖的用户群体为60后至部分90后,也就是说,其用户的年龄现在主要集中在33岁-63岁区间。
然而,在短视频平台中观看直播的主力人群主要由40岁以下用户构成。
显而易见的是,天涯社区的主流用户与观看直播的主力人群匹配度较低,在重合的这部分人中,年龄越小往往也意味着接触年限更短,可能并不会像老用户一样对平台有着深厚的情感。有多大比例愿意为天涯社区的情怀买单还是个未知数。
另一方面,则与“重启天涯”团队的选品有关。从数据上来看,观看直播的男性超过六成,年龄集中在30-40岁,而男士感兴趣的产品反而较少。
选品团队主要以女士为主,很多产品站在女性视角来看可能很不错,但男士在家里通常是不会负责采购这些产品的。相反,比如说像剃须刀这样的男性必需品则非常的少。
不过,其团队似乎未能在直播前想明白这个问题,直到有热心的昔日天涯网友介入帮忙复盘,这一问题才被摆上台面。事前没有粉丝画像,找货的时间又很仓促,这就导致了产品与受众的匹配度较低。
截至6月3日下午17时,“重启天涯”抖音直播间的橱窗中共有201件商品,其中销量最高的是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垃圾袋;其推出的8款纪念T恤,每一款销量均未过百,总计销售约295件。
——||03||——
未来的路
虽然距离募集300万元的目标相差甚远,但有“重启天涯”团队的成员透露,“这一次的直播暴露了很多问题,经过复盘,未来应该会继续直播。”
至于继续播下去的原因,宋铮也曾表过态,“这件事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至于什么时候回归,宋铮表示,“至少一周左右不会再上播,但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停下,会马不停蹄地优化。再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希望至少专业度上要比之前好,七天七夜肯定不能再做了,后面一定是用符合行业规律的方式去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重启天涯”直播是由宋铮组局,他的头衔是“天涯社区前执行总编”,并非是天涯社区的现任高管。
在本次直播中,虽然获得了天涯社区的授权,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邢明也曾参与直播,但涉及直播的工作多是由前员工及热心网友组成的团队在义务帮忙。
如果直播要长期继续下去,光靠消耗这些人对天涯社区的情怀,又能坚持多久?
直播与众筹也许是最快的方式,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借助其他平台的流量和用户资源,提高天涯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但能救得了一次却救不了第二次,即使最终天涯社区获得了重启的最低限度的条件,但未来如何运营下去则是一个问题。
邢明也在直播时坦诚地称,“实际上,我们这十年来做了很多摸索,总体是失败的、是把用户赶走的,看过去走过的弯路、再看未来,或许能找到更好的路子。”
——||04||——
结 语
天涯社区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陪伴了很多70后、80后的成长,这些“天涯里人”曾经就是引领中文互联网文化的一代人。
他们曾经把网络媒介玩得出神入化,让纸媒的人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老了,是不是也要开始学习新东西了?
曾经的这一幕,如今也摆在了天涯社区的面前,七天七夜的直播,并不能让其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于未来,邢明坦言道,“天涯社区巅峰时,每年官网的维护费用大概为700万元至800万元,现在降到了300万元,如果可以重启,我们计划通过技术优化减少数据中心等费用,希望能减到每年100万元。”
在商业化层面,“天涯社区在考虑做产品众筹,不限于直播带货的电商,会员制的社交电商业务,向第三方做内容输出等”, 邢明举了个例子,“比如恢复访问后,不排除前期只对会员开放”。
虽然天涯社区也希望可以有所改变,但未来的路仍旧困难重重。
以文字和社交互动为特色的论坛,如今显得很小众,可是总有热爱文字的人钟爱这片自留地。也许天涯社区依然有着自己坚实的基本盘,但如今的竞争环境早已今非昔比,有时也许还是需要有所舍去,才能像东方甄选一样破茧而出。
曾经的“天涯人”,如今大都步入中年,天涯社区作为曾经的青春记忆,也许需要的是一场体面的道别,而不是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