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如何用 USP,写广告语

   2023-06-14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62620
导读

USP 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在核心差异化明确的基础上可以用来传播差异化,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差异点和利益点、六种消费角色、四种类型、三层逻辑、八大分类以及五个广告语套版来分析如何用 USP 写广告语,一起来看看吧。

 

 

USP 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在核心差异化明确的基础上可以用来传播差异化,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差异点和利益点、六种消费角色、四种类型、三层逻辑、八大分类以及五个广告语套版来分析如何用 USP 写广告语,一起来看看吧。


一、USP


USP 即 " 独特的销售主张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表示独特的销售主张或 " 独特的卖点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化,要么认为其全是真理奉若神明、要么觉得一文不值踩在脚下,对于独特卖点的理解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

其实,usp 是可以用来传播差异化的,甚至是用来传播差异化最好的一句口号。前提是要在核心差异化明确的基础上,在戏剧化表达的时候,还是要学学 USP 的。

但是,脱离了核心差异化而只是 USP 就是伪差异化,很容易搞成产品自嗨文案。

消费者从广告中 get 到的东西,不是企业硬性赋予广告的东西,而要发掘潜在消费者认知中的东西(潜在消费者意中有、语中无的)——差异化是基于消费对品类特性认知的差异化。

换句话说:差异化首先是品类的脱颖而出,然后是品牌的独特性、唯一性。脱离了这个,就真成了空对空的自嗨型文案。

如何避免自嗨,首先就是要区分:差异化、利益点、卖点之间的关系。三者是层层递进的逻辑闭环。核心是从差异点到利益点的打通、打透。

独特的差异点来自于消费者对于品类特性的认知度(既:品牌定位),利益点则是在此基础上带来的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感价值。既:差异点来自于消费者品类特性认知、利益点是因为品类特性认知基础而带来的功能、价值、体验满足。

这也是为何我们强调在没搞清差异点与利益点的关系时,不要轻易往 USP(独特的卖点)上靠的原因——很容易你就走偏了。

差异化的本质是占据品类首要特性

利益只是特性的延伸

usp 是戏剧化表达的利器


二、分清差异点与利益点


差异点是与众不同之处,是你与对手建立的真正的区隔,而利益点是因为你的差异点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当二者并不统一的时候,你去问消费者就会发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往往集中于差异点而非利益点,这就是——不同胜过更好。

选择什么样的特性

占据什么样的差异点

传播什么样的利益点

用好 usp 写好戏剧化

尤其是在品类初期(市场早期),既消费者有品类认知、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这个阶段是典型的有传播胜无传播、USP 胜品牌形象论、当然最终都是要落到有差异,胜无差异的竞争终局。

比如:厨邦就在这里晒,诉求的是消费者对酱油最关心的两个点 " 味道鲜美 " 和 " 天然安全 ",这种 USP 广告是有效的。厨邦这几年增速也快于酱油品牌老大海天酱油,跃居第二的位置。

定位是味道鲜美、通过差异化的制作工艺(天然晒制 180 天)正是其定位的差异化口号。这类似于《定位》中特劳特和里斯做的 " 去皮番茄做番茄酱 " 类似。

另外,特劳特在中国演讲说的十种差异化,其中一种就是 " 制作方法 "《两小时品牌素养》49 页明确说:" 有了品牌定位以后,usp 也可以成为传播定位最具差异化的口号。"

而在同期的广告诉求中海天还在做 " 快乐的味道 " 这样的品牌形象广告,这也就不难理解,阶段性有效的前提是对手在犯错误。之后,海天在宣传中也开始跟进厨邦,但是并未找到有效的广告诉求点,说到底还是对品类特性、对差异化、对消费者认知端的理解不够。


无论如何,最终你要去占据一个特性的,而这个特性就是你的差异化的点,利益点是因为所占据特性、打造差异而给于顾客的价值感(这句话比较绕,建议可以多读 2 遍、3 遍)。


海天 VS 厨邦:酱油品类市场是个大市场,如果能够从品类新特性入手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厨邦占鲜的特性、然后有了 180 天的 USP。海天不能跟着打,而要反着打、绕着打。如果模仿跟进,其结果只能是强化消费者对于厨邦的认知,更何况厨邦的那句:就在这里晒、晒够 180 天的戏剧化表达,海天是很难超越的。

比如,原晒。这里的原晒概念就是从品类、消费者认知中提炼的特性。围绕着原晒的特性,找到差异点、然后是 usp 的戏剧化表达。

接下来:如何写出好的 USP,要弄清几个问题:给谁看、怎么买、买哪个。

三、六种消费角色


按照购买过程划分,消费者角色分为 6 种:信息收集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评价者、处置者。


有时候消费者是多种角色合一(6 in 1)。既从信息收集到最后产品处置是一个人,而有时候这些角色则是由不同的人物角色来完成的,甚至是介入到购买过程之中,对购买起着关键作用。(把购买行为,当做一个消费者需要解决的任务来看,各各角色都在参与任务的达成)

比如: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就不是打给使用者(老年人)看的,而恰恰是打给买购买者(年轻人)看的。类似的还有,贵人来,小罐茶;看病人,送初元。

为此,要从 6 种消费者角色中去展开目标人群画像,不能够只考虑到购买者这样一个单一的消费角色。破圈的核心是消费角色多维度之下的覆盖、穿透,这才有可能达到刷屏的效果。

再比如:蜜雪冰城的你爱我、我爱你,更多的传播行为绝非购买者、使用者这两个角色,而是信息收集者、评价者在发挥着 " 超文本 " 链接的作用。如果,广告只是打给单一购买者看,顶多算是个流量广告,无法带来品牌效果。

再比如:劳斯莱斯一年也就卖几百辆,如果只是从购买者来看,投信息流广告就好了。但真实的情况是,劳斯莱斯要让更多的非目标用户看到。只有这样,大劳才有大劳的社会定位、开大劳才有更高的认知价值(除了车之外的,社会价值)。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guanggaoj.com/news/show-323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37800832@qq.com。
 

重庆新长图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89号-3公网安备渝公网安备50010502504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