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50岁保洁闪婚百亿霸总:当银发族吹起甜宠风,微短剧如何“收割”中老年人?

   2025-04-10 1700
导读

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中老年群体已然成为微短剧受众的主要部分,付费能力更是不容小觑。▲图/新京报梳理媒体报道也不难看到,“

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中老年群体已然成为微短剧受众的主要部分,付费能力更是不容小觑。

350岁保洁闪婚百亿霸总.jpg

▲图/新京报

梳理媒体报道也不难看到,“老年人为短剧充值刷光银行卡”“老人3年斥资3.4万元积蓄充值短剧”等新闻频上热搜,短剧平台利用中老年人广告意识弱,手机操作不熟练的特点,诱导中老年人开通免密支付、自动续费或者跳转支付等功能大肆吸金。

中消协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高频投诉情形中,诱导充值的情况占据大头。无处不在的潜规则下,中老年群体成了微短剧“套娃式吸金”套路的“重灾区”。

这些为中老年人量身定制的霸总甜宠短剧,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狡猾水蛭,精准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随时准备大吸一口。

02

低价尝鲜到无底深坑

短剧背后的吸血套路

当情感需求被商业化,短剧变成了裹着糖衣的“消费陷阱”。

短剧的精明之处在于,会在每一集的结尾埋下钩子。短剧行业的编剧曾透露微短剧的标准化创作模板:“必须每30秒设置强冲突,所有对话不超过10个字,关键剧情永远留在下集。”

这种刺激多巴胺的“追更模式”激发了“瓜子效应”,让急于知晓剧情发展的中老年观众不停点击“下一集”,而免费集数耗尽之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付费环节。

平台通常会以“1元解锁全集特权”为诱饵,引导老人进行付费。就在老人选择充值的同时,平台会进一步利用中老年人对电子付费的知识盲区,进行续费“无痕化”处理。比如自动开通“默认续费”、“免密快捷支付”等功能,且后续剧集均以原价扣费,或者设置多种付费选项,混淆单集、全剧、平台的概念,一系列的充值设计背后,套路重重。

750岁保洁闪婚百亿霸总.jpg

目前小程序上的微短剧主要有两种收费形式,一种是充值虚拟货币,必须先购买不同平台相对应的虚拟货币,再使用虚拟货币兑换相应的集数或会员。

然而,不少虚拟货币会标明“因政策限制,充值仅限固定金额”,因此只能按照指定的数额购买,并不能自定义充值的数额,而往往兑换单集短剧或包月、包年会员所需的虚拟货币数又与充值指定的数额不对等。这样下来,用户用于购买虚拟货币的数额,总会大于实际购买短剧集数或会员需要的数额。

最重要的是,不同小程序的兑换规则、价格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平台不同短剧收费都有差异,复杂的代币体系计算规则下,老年人成了数学难民,根本理不清楚虚拟币和现金之间的兑换比例,也不了解所需支付的具体价格,只能按照屏幕上的提示要求各种按键,由于虚拟币充值无上限,导致钱去如流水,老年人还被蒙在鼓里。

850岁保洁闪婚百亿霸总.jpg

另一种是直接充值会员,包括周卡、月卡、年卡等。但通过对比市场上几个主流(爱奇艺、优酷、芒果TV)视频软件的会员定价就能发现,很多短剧小程序的收费标准普遍偏高,比如,消费者支付49.9元,可以成为几大长视频软件2个月的会员,在短剧平台上却只能是7天会员,甚至是3天会员。

不但如此,平台规则时刻在变。有老年人刚刚花300多元买了包年会员,结果想看的剧并不包含在包年权益里,只能又重新充值,东花一笔、西花一笔,短剧充值成了“无底洞”。

950岁保洁闪婚百亿霸总.jpg

更阴险的是,平台还会通过弹窗的方式,让中老年人加入微信群、专属对接群,每日大量推送各种短剧链接,一步步将中老年人引入“氪金”的漩涡。

乱象之下,由微短剧引发的各类社会新闻不在少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guanggaoj.com/news/show-427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37800832@qq.com。
 

重庆新长图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89号-3公网安备渝公网安备50010502504271号